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术研究与学者生涯等方面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全书分为六讲,分别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表达、投稿、学者生涯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术、有道,术道结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走上学术道路的青年学子助益良多,尤其在当下学术体制考核的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李连江,1963年生于河北沧县农村,五谷能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少年常为生存担忧。幸好遇到大学重开,得以跻身78级之列。此后38年,辗转五所大学,五次变换身份,十年前落户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华政、南开与浙大。专著半本,论文十数篇;译文三百万字,“三分尘土,七分流水”。近几年受虚荣心驱使,偶尔侈谈治学,奉行启功先生的良心话哲学,不弄玄虚,知有不言,言必有据。
李连江教授在为期六天讲座里真诚地讲了不少关于学术界,尤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技巧和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我们这类想要涉足却还没有正式踏入学界的研究生来说非常受用,也非常实在。这本书也虚虚实实穿插着李教授踏入学界至今的生活与思考。前五讲比较实际,也讲得很实在,只...
评分江湖气息浓重,有一些小技巧,但投机取巧不是做学问的大道。书中居然还附赠了一本小书,什么内容呢?全是各路阿谀奉承拍马屁,所谓溢美之词,堪称马屁广告集大成者。我很好奇,这个东西要不要花钱,成本肯定是有的,还是光面彩印,目测成本要好几元的样子,是作者自费赠送?大...
评分 评分李老师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相当有分量。 不过关于这本书,感觉有些怪。“不发表就出局”一来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噱头味道太浓;二来用“局”来比喻学术圈,那是否意味着学者们都是“玩家”? 叫《青年学者论文发表指南》难道不可以么? ========== 全书内容是经验之谈,OK,前...
评分研究做得好不好是一码事,用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事业以及眼界格局的大小是另一码事。曾经许多次引用过李老师的论著,这本书有机会一定找来读读。
评分格局太小。
评分格局太小。
评分讲的尤为坦诚。虽然是讲稿,但是文字也修润过,颇为用心。看到政治学学者写文章,讲如何写文章,有的地方比中文系的还讲究,真是无地自容。里面提到汉语的一些性质,比如逻辑往往不在关联词,而在句与句之间;汉语的重点往往在问句,八股文是汉语里面逻辑性最强的文体,都很敏锐。还意外地看到了“换字法”,从日常语汇到隐喻到概念的转换真是一大关键所在。很多东西或许之前读也未必会有什么切身体会,只有在今年这种真感到头悬利剑、无所遁逃的时候,读了以后才会明白作者的用意吧。
评分学术界的武功秘籍,欲练神功,必先用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