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现旅居北京。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
现专职写作,著有《四季便当》、《东京本屋》,审校有“MUJI轻料理”丛书等。作品亦见于《知日》、《读库》、《 鲤》、《南方周末》、《城市画报》等报刊媒体。
为了一顿MUJI餐堂的午市餐,来到了上海淮海路的无印良品。三层之高,全部逛完得不少时间。我和好友M下午还要赶火车,就直接奔上了餐厅3楼。 刚好MUJI BOOKS也在3楼,拿了等餐号,就在旁边翻起书来。《东京本屋》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干净的白色封皮,光滑有质感的纸张,以...
评分 评分耳闻上海文庙的星期天书市,已经有些年头了。想找个时间去文庙看看,这个念头这些年一直在心里蠢蠢欲动,上个周末,终于付诸实施。 花一元钱买了一张粉红色的窄纸条,我就可以走进文庙书市了。左手第一个摊位,两个上海老男人正聊得热络,虽然被旧书旧杂志包围了起来,他们的话...
评分对书虫来说,生在东京是有福的。这里并不算是书店密度最高的城市(2014年,东京都共有实体书店1496家,相当于每九千人有一家,而北京则每五千人就有一家),不过东京神保町书店街向来几乎是读书人的朝圣地。不仅如此,东京的许多书店都极具特色,无论是专卖古籍、还是左翼革命...
评分关于书店的书,和关于书的书,在这几年成为了一种热门。广西师大出版社为此专门出了一个系列,但平心而论对于我很喜欢的广西师大出版社,那套关于书的书更多的流于了形式了而输掉了内涵。除此外别的出版社也都或多或少出版了不少关于书店的书,但没有一本能够比得上锺芳...
慕名在图书馆偶遇此书,本以为讲东京书店的概括,实则大家一起谈东京书店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专题性很强。可以为对开书店有幻想的人祛魅之书。读此书的过程中,让我想起高中后两年本科头两年在CD店帮老板卖货的片片经历,其实最潜规则的有关文化零售业的生存之道,这一系列访谈录提及不多,但氛围感足够了,值得回味的文化随笔。
评分普通读者也可以买来看的好书,比想象中更亲切好读。看完心中暖暖。
评分普通读者也可以买来看的好书,比想象中更亲切好读。看完心中暖暖。
评分少有的看到实体书后后悔自己没有买的书,尤其是这样一本体例相当奇怪的书,因为某种意义上它其实是本mook。它没有什么宏大的内容,也不是我的喜欢的风格,但这本mook的价值比如今市场上充斥的各种简直愚蠢与面目格外可憎的对于独立书店的小清新文艺“颂歌”加起来还要大。而正是那些东西的存在与泛滥,才是这本书值得五星的最大理由。
评分创造健康的社会阅读风气,首先要对读书这件事充分“祛魅”。但我们现在对读书的“施魅”太夸张了。所以很喜欢书里的最后一个人的出版社“夏叶社”社长的观点——虽然我个人喜欢做有特色的出版社/书店,但媒体不应该鄙视完全由“取次”来安排书目的“普通书店”,因为“普通书店”才是大众阅读的生命线。这本书也是由一个读书观健康的爱书人踏实地思考、挑选、采访、写作得来的。有技巧但不炫技,有情感但不卖弄情怀,真是可贵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