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盏书店的灯光,等待温暖人心。
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shoten)”和“本屋(honya)”。前者比较书面,后者则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我们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我小时候,没事儿就老往离家不远的小书店跑。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
可是长大后,“本屋桑”渐渐变少了。他们在哪儿呢,他们还好吗?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华语作家,现旅居北京。毕业于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台北、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
现专职写作,著有《四季便当》、《东京本屋》,审校有“MUJI轻料理”丛书等。作品亦见于《知日》、《读库》、《 鲤》、《南方周末》、《城市画报》等报刊媒体。
书之书当然很多,不过像本书这样,关注书店经营而能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却是不多。固然书中讲到的都是东京的书店(本屋),但将其比照中国的书店,也有许多足可借鉴。以下是个人的归纳。 在东京,创新型的书店业实在是个小圈子。作者所探访的这10家本屋和2家书业相关实...
评分 评分为了一顿MUJI餐堂的午市餐,来到了上海淮海路的无印良品。三层之高,全部逛完得不少时间。我和好友M下午还要赶火车,就直接奔上了餐厅3楼。 刚好MUJI BOOKS也在3楼,拿了等餐号,就在旁边翻起书来。《东京本屋》一下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干净的白色封皮,光滑有质感的纸张,以...
评分普通读者也可以买来看的好书,比想象中更亲切好读。看完心中暖暖。
评分慕名在图书馆偶遇此书,本以为讲东京书店的概括,实则大家一起谈东京书店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专题性很强。可以为对开书店有幻想的人祛魅之书。读此书的过程中,让我想起高中后两年本科头两年在CD店帮老板卖货的片片经历,其实最潜规则的有关文化零售业的生存之道,这一系列访谈录提及不多,但氛围感足够了,值得回味的文化随笔。
评分看了读库1603首篇,即是从此书中选了四家书店经营和管理者的专访,spbs的店长铃木美波,森冈书店的创办人森冈督行, Bach代表人选书师幅允孝以及今野书店的店长今野英治。阅后很有启发和共鸣的感觉。相比于苏枕书的京都书店记录,更有实在感。
评分慕名在图书馆偶遇此书,本以为讲东京书店的概括,实则大家一起谈东京书店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特色,专题性很强。可以为对开书店有幻想的人祛魅之书。读此书的过程中,让我想起高中后两年本科头两年在CD店帮老板卖货的片片经历,其实最潜规则的有关文化零售业的生存之道,这一系列访谈录提及不多,但氛围感足够了,值得回味的文化随笔。
评分以为会很枯燥,结果出乎意料的好读,很有意思,竟然有种职业叫选书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