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张慧
出品人:
页数:224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17
价格:CNY 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92360
丛书系列:田野中国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情感
  • 财富观
  • 财富
  • 中国研究
  • 社会分层
  • 情感
  • 心理
  • 人际关系
  • 自我认知
  • 情绪管理
  • 成长
  • 人性
  • 心理剖析
  • 社会心理
  • 内心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嫉妒,是一种极具破坏力量的负面情感。用福斯特(George Foster)的话来说,每个人都害怕它。既怕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导致的恶果,也怕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引发的毁灭。因此,往往会有一整套社会制度来维持、控制、权衡这种情感,把它的破坏作用降到最低。

对于嫉妒的本土形式——“眼红”以及“红眼病”的讨论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了报纸头条,近年来“羡慕嫉妒恨”又成为流行词汇。本书从对“红眼病”“仇富心态”的文本分析,到深入华北三个因采矿暴富的村子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试图把“羡慕”“嫉妒”“恨”作为理解“暴富”、“财富不平等”与“开矿纠纷”等社会现象的切入点,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道德文化机制,由此探讨乡土社会嫉妒的发生、控制及消解机制,并针对由财富快速积累而引发的急剧社会变迁进行更为深入的人类学解读。

【学者推荐】

张慧为读者做出的财富观分析来自对生活的直接观察,而不是社会分层统计方法通常呈现的刻板社会图景。在她的笔下,多重的态度、多样的情绪、复杂的情感,不断围绕财富问题旋转变动。由于分析细致入微,并非武断绝然,而且否定了二元对立的分析法,一个多彩的社会生活光谱逐渐呈现在她的叙述和分析之中。光谱的一边是对人们对财富的向往,另一边是人们对财富的反思,光谱的中间地带则是光点逐步变化且有层次的色调。如此巧妙的分析和表述使得张慧的著作能够准确地将当代中国公民面对财富问题的复杂心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著名人类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景军

作者简介

张慧,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讲师。2010年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研究兴趣:情感人类学、经济人类学和城市化研究。曾在《民俗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思想战线》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十篇。

目录信息

序 言:中国情感人类学研究的力作【景 军】
导 言
第一章 嫉妒与暴富
嫉妒作为社会违规行为的惩罚
暴富作为社会违规?
关于嫉妒的方法论
田野地点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嫉妒的公共话语
嫉妒与不平等
嫉妒与“感知的不平等”
“眼红”与“仇富”的社会背景
红眼病
仇富心态
讨论
第三章 羡慕与乡村财富观
羡慕与攀比
“和谁比”和“得不到”
隐藏财富的需要
展示财富的需要
讨论
第四章 “眼红”与开矿纠纷
“眼红”的地方性表达
“眼红”与开矿纠纷
开矿带来的“社会违规”与“眼红”的道德控制
讨论
第五章 关于嫉妒的道德准则
“人缘好,不存在眼红问题”
一个示范村
暴富、眼红、人缘
官员腐败还是群众素质低?
道德困境
第六章 暴富的文化解读
采矿和赌博:财富获得方式的变化
“没福坐不住”和“这就是命”
“福-命”观
讨论
第七章 嫉妒与希望
亲子关系的期望与代际转变
教育的目标与希望的延续
崔姐对女儿的教育安排
晓华的婚姻
刘军进城打工的经历
向上流动的机会与希望的再生产
讨论
第八章 嫉妒的理论与中国情感人类学
从嫉妒的恐惧到被嫉妒的需要
从嫉妒的表达到嫉妒的归因
从有限资源到无限竞争
中国情感研究的边缘性
人情中的情感互动
中西方情感的本质差异
情感的国家“教化”
社会转型与情感人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能够火起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词上的反复叠加,更是符合了一种社会现实。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有关“红眼病”与仇富心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关于“眼红”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在...

评分

“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能够火起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词上的反复叠加,更是符合了一种社会现实。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有关“红眼病”与仇富心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关于“眼红”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在...

评分

“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能够火起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词上的反复叠加,更是符合了一种社会现实。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有关“红眼病”与仇富心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关于“眼红”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在...

评分

“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能够火起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词上的反复叠加,更是符合了一种社会现实。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有关“红眼病”与仇富心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关于“眼红”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在...

评分

“羡慕嫉妒恨”这个流行语能够火起来不仅仅是由于语词上的反复叠加,更是符合了一种社会现实。嫉妒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进入到公共话语领域,有关“红眼病”与仇富心态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纸。以《人民日报》为例,关于“眼红”的讨论第一次出现在1980年,在...

用户评价

评分

标记为csg

评分

就不打分了。从博论到中文出版还是有很多修订的,往morality上走,大方向好找,走的人也多,但是走到的总感觉还差点什么。前几天看勒布雷东《日常激情》,专门一章讲“眼神”,觉得“眼”本身的讨论可以增补到关于evil eye与红眼的讨论中。

评分

太多引用了他人论著的观点,相比下作者自己的观点就显得特别少。大致可以了解本土研究在这一方面的学术状况。

评分

强烈推荐啊。看完你就不得红眼病了。

评分

很早就买了,今天兴冲冲翻了一下,大体的感觉是作者用理论探讨填补了田野中的困难。在如此有意思的选题下,她没有抓到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