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亲昵

文化亲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纳日碧力戈 等译
出版时间:2018-12
价格:6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78560
丛书系列: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社会学
  • 法学-人类学
  • 文化研究
  • 文化
  • 社会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社会诗学
  • 文化
  • 亲昵
  • 情感
  • 交流
  • 认同
  • 日常
  • 关系
  • 共鸣
  • 生活
  • 人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近些年来,人类学对国家和民族主义有了迟到的聚焦和浓厚的兴趣。迄今为止,人类学者大都把国家作为在本地社会生活中具有敌意和侵犯性的东西而加以回避,同时把民族主义看作是本学科令人难堪的表兄妹,后者极容易表达过度的本质主义和概念的物化倾向。

现在他们终于开始做他们最胜任的事情,把兴趣转向国民和公职人员的经验而非正式机构的问题。即便如此,他们似乎常把官方意识形态,当作有关民族国家的真实而准确的表述。这很奇怪,因为以这种方式谈论“国家”,就是在复制大多数人予以怒斥的本质主义。对于这种奇怪的自相矛盾,几乎无人可以完全幸免。

实际上,多数人类学学者最终发现,一些国民会比其他人更少愿意接受官方核准的文化和法律规范。即便在更加和平的时代,似乎国家通常会依赖由共同对国家本身表达不敬与藐视而产生的团结感。所以,我在本书中明确指出,当下人类学所面临的挑战,是透过民族一致性的表面看问题,以便探讨创造性异议的诸多可能和限度。不要再把民族国家和本质主义全都看作日常经验中遥不可及的敌人,而是视为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方面。

作者简介

迈克尔•赫兹菲尔德(Michael Herzfeld),国际著名人类学家,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

目录信息

前言和致谢
第一章 文化亲昵导引
第二章 文化亲昵的地缘政治新反思
第三章 定义和边界
第四章 有说服力的相似性
第五章 隐喻的危险: 从波涛汹涌到热血沸腾
第六章 文化亲昵与欧洲的意义
第七章 结构性怀旧: 克里特山村的时间和誓言
第八章 社会诗性的理论与实践: 常规人与非常规实践
第九章 刻板化运作
后记 面向激进中间立场?
参考资料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重讨论。两极对立是最便宜的手段。所以,到底是否能存在“激进的中间立场”?以及意义何在?

评分

作者在这本书里讨论的是欧洲,基于人类学为研究方法,以意大利和希腊为主,探讨国家意识形态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书中提到了本尼迪克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并指出安德森在其著作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然而我认为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没有能够解决他所提出的,安德森未能解答的问题。总体看来是一本论文合集,个人认为还是没有超越或补充安德森的《想象的共同体》。

评分

翻译问题太大了,另一部分是自身积累不够,很难看懂

评分

英文版9分,中译本6分,真实(布迪厄译成“波尔多”)。外紧内松的“家丑”,对于民族-国家的研究开启了新的空间,但论证风格像是新闻分析,或许是翻译的错。此外,如邵京所说,有了“文化亲密”这个大局其实还不够,还要能进入各种“制度亲密”的小局,才能算是人类学田野。

评分

用“八倍速”翻完了这部作品。不知道什么时候收藏在我的豆瓣在读里,也许是朋友圈看到了一段颇令我共鸣或启发的观点,事实上,我完全配不上读它——阅读有个85—15规则,当作品有85%是熟悉和亲切的,15%是新鲜和陌生的,是最为愉快的阅读体验。这部作品对我来说,大概倒85—15都不止,真所谓每个字都认识,写到一起就读不懂。而且,这个方向,也不是我关心的。好吧,选书有风险,购书需谨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