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探討日本何以成為日本民族、日本人的為人到底遵循什麼樣的內部邏輯的書。是研究日本的經典著作,被日本學術文化界譽為“現代日本學的鼻祖”。美國人類學傢的這份“旁觀者清”的研究報告,曾被翻譯成二十餘國文字,總發行量超過一韆萬冊,被無數的讀者一讀再讀。大米書坊,誠意奉獻中英雙語版,雙語閱讀,重新認識日本,深度發現東瀛。
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分析日本人的性格分析的很到位,很難想象作者從未去過日本,但翻譯的一般般
评分雖然如今的日本年輕人已經和書中說的不太一樣瞭,但依稀能感到有些民族性是無法改變的,隻是缺乏環境和條件。
评分中文部分讀完,著作內容還是豐富的。日本民族特有的性格其實並沒有那麼多,很多都是人的共性。不過,還是值得讀的,纔發現人類學是這麼有趣好玩的。希望藉讀英文版練習英文。
评分1946年的作品雖然有點與時代脫節,但是最大的優點在於讓人有跡可循,一切都是有曆史有文化的基礎在那裏的。“各安其所”的觀念在西方推廣的平等自由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的思想下顯得如此特殊,讓人不禁思考原來還有這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社會方式,好像並沒有不好的樣子。
评分讀萬捲書不如閱人無數係列 好瞭 我知道瞭 你可以走瞭 get rid of u from my mind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