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紀實中國 紀實 何偉 中國 旅行 隨筆 社會 美國@Peter_Hessler
发表于2025-01-22
江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996年8月底一個溫熱而清朗的夜晚,我從重慶齣發,乘慢船,順江而下來到涪陵。
涪陵沒有鐵路,曆來是四川省的貧睏地區,公路非常糟糕。去哪裏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裏也不會去。在隨後的兩年,這座城市就是我的傢。
在這裏,我有時是一個旁觀者,有時又置身於當地的生活之中,這種親疏結閤的觀察構成瞭我在四川停留兩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這本書在美國齣版的時候,一條通往重慶的高速公路通車瞭,一條鐵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沒有人坐船去涪陵瞭。這座城市正在飛速發展著,在過去的二十年,那樣一種轉型變化的感覺——接二連三、冷酷無情、勢不可擋——正是中國的本質特徵。很難相信,這個國傢曾經完全是另外一種模樣,是19世紀西方人眼中“永遠停滯的民族”。
2003年,三峽大壩一期完工後,不斷上漲的江水將陸續淹沒那些江畔之城,這多少令我有些傷感。而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這正是不斷變革的對應麵:貧窮、爛路、慢船。
這並不是一本關於中國的書,它隻涉及一小段特定時期內中國的某個小地方。從地理和曆史上看,涪陵都位於江河中遊,所以人們有時很難看清她從何而來,又去往何處。
在1996年至1998年間,我學會瞭熱愛涪陵。能再次迴到長江上的感覺真好,哪怕它的舊時激流隻存於我的記憶之中。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偉,曾任《紐約客》駐北京記者,以及《國傢地理》雜誌等媒體的撰稿人。
他成長於美國密蘇裏州的哥倫比亞市,在普林斯頓主修英文和寫作,並取得牛津大學英語文學碩士學位。海斯勒曾自助旅遊歐洲三十國,畢業後更從布拉格齣發,由水陸兩路橫越俄國、中國到泰國,跑完半個地球,也由此開啓瞭他的旅遊文學寫作之路。
海斯勒散見於各大雜誌的旅遊文學作品,數度獲得美國最佳旅遊寫作奬。他的中國紀實三部麯中,《江城》一經推齣即獲得“奇裏雅瑪環太平洋圖書奬”,《甲骨文》則榮獲《時代周刊》年度最佳亞洲圖書等殊榮。海斯勒本人亦被《華爾街日報》贊為“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傢之一”。
閱讀老外撰寫的有關中國之書籍最有趣的一點便是視角的獨特性。很多本國人根本不會注意到的細節,被不同文化的外來者注意並放大,從中發現新的含義。這本書從結構上而言是鬆散不成一體的,但正是因為他如流水賬般的觀察記錄,使得我們可以迴顧世紀之交偏遠西部一個落後小城中摺射齣的國民性。無論經濟如何發展,國人的精神世界卻滯後瞭,這是讀完整本書後最令人難過的。
評分說起來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內容,然而,卻又讓我時而感動不已,時而強忍住笑。其實這隻是忠實於自己的內心與經曆的報告文學。96到98年,正好是我從初中到高中的時候,書中很多的人和物,完全不令人陌生,甚至就像曾經見過一樣充滿懷念。
評分4.5;噤若寒蟬的今日隻能驚嘆真敢寫,遍布槽點(沒法提,建議能讀且讀之),對比一下這本書當初和現在的命運就能辨識齣風嚮標。本書如攬鏡自照,長年生活在此中環境中的人很可能已熟稔到麻木不自知,而外來者的客觀敘述卻讓我們無比尷尬地窺見鏡像。國人淡漠又熱情、狹隘又寬容、自私又務實的復雜性被描摹得中肯切實,看客心理從未缺席,聽任命運安排很難界定究竟是自身選擇還是民族特性;既對公共事務/政治缺乏關注,但日常卻始終被政治空氣縈繞;對大部分事務的觀念驚人同一,思維模式機械,與教育製度高度單一化&政治化不無關係。大量中西文化的差異導緻的誤解與偏見,幸而作者始終抱著幽默和樂觀去擁抱這座江邊小城,這條有生命力而充滿力量與激情的河流,對時代劇變中的中國,他勉力做到客觀而尊重,殊為不易。
評分書本身打四星,還有一星給作者的善良。
評分拖瞭很久終於在過年期間讀完。很敘事,但很有可讀性,很漂亮。連番幾大段甚至幾頁的陳述後那濃縮的一段思考便是本書的精髓和關鍵所在:這個美國人並非有意地提醒我們,中國人,我們自己,麵對熟悉或不熟悉的身邊人事,如何刷新自己的認識態度,如何跳齣現有的依附性的,不獨立的評價體係建立起我們自己的看法與評價。
我本不想读任何写中国的书,如同不想读政治和哲学。对于世上的苦难,我仅觉得自己无奈无力;对于世上的精彩,也毫无吸引并不想参和;而对世道的愤怒和评判,更让人增加了保持沉默的力量。你一开口便落入与他们一样的偏见和市恩,人总是对别人的事表现的比自己的清楚。 无奈抱...
評分读《江城》的时候,想起两组摄影,骆丹的318国道系列和严明的大国志。在初初看这两组摄影时,会有轻微不适,好像自身是局外人,他们镜头里的中国不再是我熟知的那个国度,更像是异次元空间,荒诞,充斥着各种象征和反讽,如果硬要用一个标准性的词来定性,应该是魔幻现实主义。...
評分我本不想读任何写中国的书,如同不想读政治和哲学。对于世上的苦难,我仅觉得自己无奈无力;对于世上的精彩,也毫无吸引并不想参和;而对世道的愤怒和评判,更让人增加了保持沉默的力量。你一开口便落入与他们一样的偏见和市恩,人总是对别人的事表现的比自己的清楚。 无奈抱...
評分我本不想读任何写中国的书,如同不想读政治和哲学。对于世上的苦难,我仅觉得自己无奈无力;对于世上的精彩,也毫无吸引并不想参和;而对世道的愤怒和评判,更让人增加了保持沉默的力量。你一开口便落入与他们一样的偏见和市恩,人总是对别人的事表现的比自己的清楚。 无奈抱...
評分《江城》的阅读交织着惊奇与亲切,因为它与《寻路中国》无论异还是同都十分清晰。异,惊奇;同,亲切。 1996年—1998年间,二十七八岁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以“和平队(Peace Corps)”志愿者身份在四川涪陵师专担任英语老师。《江城》便是他对这段经历的纪录和思考...
江城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