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段塵封四十年的曆史,當年的幸存者散落在各個角落,沒有人問過他們到底發生瞭什麼,當年的死難者早已化為白骨,連他們的後代也不知道埋在何處。幸虧楊顯惠這位有良知的作傢,不辭辛勞,四處尋訪,曆經數載,終於揭開瞭曆史的蓋子。
本書是《定西孤兒院紀事》的姊妹篇,被譽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書中所指的夾邊溝,為甘肅酒泉一個羈押右派分子的勞改農場,從1957年開始關押的近三韆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處充滿瞭苦難、飢餓和死亡的傷痛之地。作者曆經數年,大海撈針般搜尋和采訪瞭近百名當事人,並在高度忠於曆史事實的基礎上,完成瞭這部極具震撼曆的紀實性小說。全書通過近20個故事,對眾多受難者命運的來龍去脈進行瞭深沉的揭示,對絕境中的人性有著十分齣色的繪狀,更直視瞭這一曆史悲劇的精神本質和深刻教訓。
從2000年春季《上海文學》開始連載《夾邊溝記事》至今,時間已經過去瞭九年。其間天津古籍齣版社齣過一冊《夾邊溝記事》,但其內容不全是“夾邊溝”,還有幾篇作者早期的中短篇小說。後來上海文藝齣版社齣版瞭全部的“夾邊溝”故事,書名變成瞭《告彆夾邊溝》。現在花城齣版社要重新齣版這本書,且恢復瞭它的原名。
楊顯惠,1946年齣生於蘭州。中國作傢協會會員,現居天津。
1965年由蘭州二中上山下鄉赴甘肅省生産建設兵團安西縣小宛農場。1971年入甘肅師範大學數學係讀書。1975年在甘肅省傢墾局酒泉農墾中學做教師。1981年入天津作傢協會專職寫作至今。
主要作品收入《這一片大海灘》、《定西孤兒院紀事》等書。曾獲全國短篇小說奬、中國小說學會奬、《上海文學》奬。
杨显惠的《定西孤儿院记事》早就读完了,《夹边沟记事》也早就买了,但一直没有看。原因无他,只因知道这必然是一本读了让人不好受的书,有意无意有所逃避。直到近日读了赫塔米勒的《呼吸秋千》,一个二战过后德国人在苏联劳改营的故事,一个充斥着饥饿与死亡的故事。因而想起...
評分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吃饭在中国不仅是为了获得生存必须的能量,还往往要和文化、健康、人伦挂上钩。但是在杨显惠的《夹边沟记事》中,读者可以看到,饥饿如何让人恢复对食物最强烈的占有欲。 1957年,甘肃省夹边沟农场“收容”了该省的右派分子二千四百余人劳动教养。1960...
評分看了杨显惠最出名的三本书《夹边沟记事》《定西孤儿院纪事》《甘南记事》但是官方是不愿意将这种书推荐成畅销书自揭伤疤的,因为老多时候不是在读故事,而是读中国人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和糊涂史, 《甘南记事》最为轻松,主要讲的是藏民的一些独有的风俗习惯,比如人命价、如...
評分从来没有过的阅读体验,不停地落泪,心绞痛。这些日子跟人聊天,我总忍不住说,听我讲一个“右派”的故事吧。就是心里太堵了。打从看这本书起,所有的食物在我眼里突然又大又清晰,淘米我会若有所思,捞呀捞呀;豆浆做好后,豆渣要不要倒掉,要纠结好一会儿;聚餐什么的,看着...
評分——大部分内容不过是摘抄,摘自《夹边沟记事》 按: 夹边沟不是夹皮沟,夹皮沟在东北,在二人转和赵本山的小品里。夹边沟则在甘肃,少有人知,我是因为看到《夹边沟记事》才知道的。那里有个农场,叫做夹边沟农场。1958年前后有数千名右派被发往夹边沟农场劳动改造。两三年期...
隻有沒寫到的,沒有寫過頭的
评分大陸文學的厚度加起來不如一本夾邊溝
评分李祥年的愛情故事讓我掉眼淚瞭。
评分我是左派,這是讀書和思考之後我的政治立場,但我也知道左派的問題在哪兒——我們注意的是大義,有意或無意地忽略瞭其中麯摺的部分,而代價並不是一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麯摺的就能完全抹去的。有問題要麵對問題,錯瞭要糾偏,路是對的,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講道理,也要講人心。希望我們能記住飢餓和生命換來的教訓。
评分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