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记载了从国民党史的角度深入研究国共关系,全面地论述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到新中国成立前国共两党关系的发生和发展,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及国民党内各派系在不同时期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剿”共决策过程,抗战前夕国民党在如何对待中共问题上的态度变化;抗战时期国民党对中共政策的演变过程,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的决策;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决策,国民党统治的崩溃的过程,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等。
1953年生于北京,籍贯重庆,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界知名教授。
著有《开卷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中间地带的革命-中国革命在国际背景下的策略演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等专著。
一言以蔽之,国共双方在合作之初就各自心怀鬼胎,同床异梦。 孙要策略性地利用共/产/党的组织形式与人才发展国民党,共/产/党要借国民党的声势扩大自己的影响并实现其政治理想。孙对共/产/党的工具性定位与共/产/党对自身的意识形态的定位有巨大的差异,冲突的...
评分一本七百多页的煌煌巨作,用了十天左右时间看完了,有个别部分,个别晚上是走马观花而过的,第一次完完整整地读完这么厚的学术专著。之所以选这本书,一是为了杨奎松教授在近现代史上毋庸置疑的地位,另一个就是之前看了《中苏关系史纲》1949年杨老师负责的部分,当时对我...
评分用瑜和亮的关系来比喻两个党之间的关系也许不够确切,但却是我读书中产生的一种感觉。经历了1927年前的第一次合作、之后的十年分裂斗争、1936年之后的第二次合作、再到抗战胜利后的内战,这两个党有时是兄弟,有时是对手,有时是朋友,有时是仇人,但不得不承认,因为信念的不...
评分其实,一切都是为了权力。只是这个在夺权的过程中需要一件好看的外衣,有的选了“资”,那对不起剩下的就只有“共”了,哎呀不就是一件外套而已,剩下的就只有权谋。 要去我看 说的形象点就是两个饥肠辘辘的人为了抢神案上供的包子,姓“国”的放不下身段出场前还要打点上下深...
评分本书可以配合 叶曙明<中国1927·谁主沉浮>一起看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72474/ 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不光CP革命,国民党也很革命,就连蒋介石本人也一度“左”得厉害。 所谓的革命,简单说来就是精神状态整天像打了鸡血似的。思考、说话、做事都这样,而且有些话...
《人间正道是沧桑》中黄埔戏基本是根据这本书的观点来的。
评分4.2星,一剂醒酒汤。很遗憾从小学到大学浪费在历史课上的时间,尤其中国革命史,不停地背诵钦定的内容和结论,却没有学到和政治相关的历史,本质上是不同人、组织或集团对于权力和利益的博弈。如何分析历史来预测未来,才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目的之一。本书对于715武汉分共讲的很好。
评分客观中立,两党大佬们各俱个性。特别是国民党大佬开会大骂、痛哭、互殴真是好不热闹。。
评分就是在行文上,感觉杨老师的好像不怎么hold住~
评分客观中立,两党大佬们各俱个性。特别是国民党大佬开会大骂、痛哭、互殴真是好不热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