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礼俗改革是中国近世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然而由于《明史》等清修史籍对相关内容的隐没和淡化,明初这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变革,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朱明政权起源于被正统士大夫视为叛逆、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红巾武装;在元季士人普遍固执“君臣大义”而不讲“华夷之辨”的思想背景下,如何论证政权合法性、争取士大夫的认同和支持,成为明代开国之初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古代中国,儒家意识形态是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来源,这就促使明初当政者不得不依照儒家的政治理想,通过文化重建来努力塑造自身的正统形象。洪武时期的礼俗改革,便是在这种特殊的政治和思想背景下展开的。
从衣冠服饰、婚嫁丧祭,到日常生活中的礼仪细节,明初礼俗改革涉及的范围甚为广泛。其所关注和针对的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遵照儒家政治理念,对元代因“宽纵”而造成的各种失序现象进行严厉清整,建立符合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其次是以“用夏变夷”为旗号,对元代社会生活中弥漫的“胡风”进行清整,恢复汉族的文化传统。当政者试图用重新划分“胡汉”文化界限的方式,唤醒士大夫淡漠已久的族群意识,建立他们对明政权的认同。这些措施使得元明易代在文化上,显示出明显的“夷夏”变革色彩。
明初进行的礼俗改革,通过与儒家意识形态的呼应,成功地树立起明政权作为“华夏正统”的形象。在这一过程中,精英思想与国家权力密切配合,大大加速了宋代以来儒学(理学)思想制度化、常识化和风俗化的历史进程。洪武礼俗改革不仅塑造了明代前期社会生活的基本面貌,而且其所恢复和构建起来的基本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还奠定了有明一代社会文化的基调和底色,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张佳,1981年生,山东高密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专业,清华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硕士,复旦大学历史系专门史博士。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世思想文化史。
Email:zhangjia@fudan.edu.cn
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
评分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
评分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
评分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
评分这应该是2014年看完的最后一本学术专著。对于我这样不习明史,且对明代知识仍建立在高中课本、大学通识课(“中国古代史”。你问我这课讲了啥?不好意思,我隐约记得明朝只用了一节课)的人来说,读来也觉得甚是有趣。下文主要讲的就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内容。 任何一个朝代建立...
这本书的好处恐怕不是我能讲明白的。从整本书来说,这里牵涉到的是三个时代:宋、元、明。故事发生在明代,但是宋、元却作为思想与政治、社会的背景,成为明代故事不断要去回应的对象。就前者来说,是制度的、精英的礼仪如何变成日常的、世俗的礼俗;就后者来说,是明朝如何在蒙元时代之后重塑文明与政治的正统和规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显然不是一本寻常的礼制史研究。
评分张佳这一本无疑是同期四本文史院青年教师中最好的,顾祠次之。其余两本聊胜于无。本书的优势在于将范围放在至今仍未被厘清的明初史事,尽管在明初的研究中陈学霖、司律思等大家都绕不过去,但采取制度史与文化史的方法,很好的能够与前辈结合又能不错失选题之义。很好的史学实践,于葛的学生中可称翘楚。
评分明初疆域收缩于汉地十五省,在此相对单一的区域内掀起了“去蒙古化”“用夏变夷”的礼俗改革。这一“复古”的反正运动却蕴含了断裂式的近世新内容。国教化的儒学致力向下层覆盖,试图包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复礼”承载着华夏的正统象徵;同时,事无巨细控制的礼制将至上权威系于皇帝,为皇权专制高度强化作一注脚。虽起因是底层革命出身的统治者借势「华夏重光」之理路塑造合法性,其或展示了帝制晚期建设单一民族国家(为数不多的)路径和图景——民族区界以保守态势封闭,专制皇权将自身打造为儒教礼制和华夏正统的双元一体。
评分对于我这种不懂明史的人来说,读来亦是很有趣,也颇有启发。
评分72。读完觉得稍微有点没到期望值。 史实清晰资料全面,明初的史料少,后代追述存在种种建构和想象是不争的事实,史料钩沉这方面挺好。 核心论点是明初政权合法性如何通过重建儒家秩序而完成构建,元代遗民逸民的文化心态和华夷观的淡薄,加上朱元璋起自红巾军而为士人所耻的出身,造成了明初政权巨大的合法性危机。就如李新峰老师谈到的元明之间的变革,明初的礼俗改革的确是这种变革中的一部分。 最出彩的是作者具有的“上溯”视野,对金宋元的史实熟稔,这点极为难得。但后面几章具体论述就中规中矩了。且在葛兆光老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的色彩很明显。 另,这本书的脚注部分值得细细品读,作者将很多思考放入了脚注部分,可以说是目前为止看过最干货的脚注了(如果岑仲勉先生在《隋唐史》唐末农民起义部分脚注中行军路线的考证不算的话hh)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