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中国人种之起原,盖不可考。其故有二:(一)无文字之证。研究历史,自来皆依据文字。吾人今日所知之文字,仅能及于商周之时世所传夏代文字,多不可信……(二)无器物之证。仅据文字以考史事,不过能识有史以后之事……欲推测人种之起原,必须得未有文字以前之器物以为证……盖占器湮沉,仅从浮土中略得数事,不足据以考史也。
从学校图书馆了东方出版中心版的《中国文化史》,缘为它只有两册,其他版本多为三册,并不易于携带。书本内容详实,从上古说清末的器物、典制、文化、学术等无所不包,观点先行,必有文献资料考证,且辨古书真伪,文献真实是否,方下结论,引证自《尚书》、《文献通考》、《...
评分麻烦您出第二刷的时候参考一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系列或者是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史学名著系列,泽惠士林多多啊 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大学中国文化史的教材,就是选取几段做个选本也好啊,总比那些自己编的强多了,在看大学教材中国文化史,比这个差多了
评分书的很大部分都是引文,自己的文字很少,但是自己的文字都是“见解,点到为止”,不象新的作风那样“洋洋洒洒地论述”,更不象最新的作风那样“东拉西扯地胡搞”,但也不是象最老的作风那样“述而不作”。
评分书的很大部分都是引文,自己的文字很少,但是自己的文字都是“见解,点到为止”,不象新的作风那样“洋洋洒洒地论述”,更不象最新的作风那样“东拉西扯地胡搞”,但也不是象最老的作风那样“述而不作”。
评分廣徵博引,功力之深,令人折服,無愧中央部聘教授之名,“學衡派”代表,樸學扎實。 嶽麓之書,與上海古籍相較之下,略有不足,但在上海三聯之上,且不說版本訛誤之處,民國大家之書,宜繁體豎排,算是一種對作者的尊重吧,就像陳寅恪生前對其書遺願一樣,校對也方便。...
有一类学者,会在被遗忘多年之后再次被发现价值。
评分学衡派的功力是最强的。可惜被鲁迅们搞臭了!
评分柳怡徵先生的这本可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照而读,里面许多观点可看到传承之处。优点是史料远比《大纲》丰富,每一论点都引用史料来作证,只是宏大的历史视角上有所不如。
评分盛哉!惜哉!
评分柳怡徵先生的这本可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对照而读,里面许多观点可看到传承之处。优点是史料远比《大纲》丰富,每一论点都引用史料来作证,只是宏大的历史视角上有所不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