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存在與虛無》一書的齣版則宣告瞭作為哲學傢的薩特的誕生,他開始運用自己獨立的思想觀點和哲學詞語述說對世界的理解:人即自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遠處在變化中,而且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的。正是由於它具有時間性,“自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樣是一種“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種總是顯示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麵貌的存在,人是什麼隻是指他過去是什麼,將來並未存在,現在是一個聯係著過去和將來的否定,實際上是一個虛無。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須自由地為自己做齣一係列選擇,正是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人賦予對象以意義,但人必須對自己的所有選擇承擔全部責任。
《存在與虛無(修訂譯本)》是根據Gallimard書店法文1981年版翻譯的。
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一1980)。1905年6月21日生於巴黎,法國作傢,哲學傢。19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攻讀哲學,後任中學哲學教師。1933年在柏林法蘭西學院哲學係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被應徵入伍。1940年被德軍俘虜,次年獲釋,後參加法國地下抵抗運動。
人是自由的。人命定是自由的。人没有停止自己自由的自由。 一切因你而起。一切责任皆在你。一切都是通过你发生的。一切的意义都是你赋予的。 生命经由你活过来。你必须对你的生活负责。你的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创造。 不论你的存在是什么,它都是选择。你的所有选择都是你心甘情愿...
評分在读萨特这本书之前,我先读了波伏娃的《第二性》,从那本书中短暂地窥得一些关于存在主义的理论,当时,我在《第二性》里关于存在主义的批注是:她是她走过的路(因为这本主要是跟女性有关)。借由这个切入点,我开始踏上存在主义的征程。开始读萨特之后,才知道自己对于存在...
評分 評分看《存在与虚无》,也是一个自我斗争的过程。 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往往复复,至今进程了了。 想不明白自身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就如同发现在这个拥挤的城市里,所谓出路是一条太狭隘荒凉的途径,走过了它,就得承受思想中难以逆向的窄化与小化一样怅然。 人究竟应以何种形式...
評分现象学不是一门普遍意义上的‘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现象学当年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声势,想来也是合理的,我们难道不是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来关照一样事物的吗?如果说先入为...
麵對有什麼意義呢?可是,逃避又有什麼意義呢?
评分讀瞭九個月終於讀完瞭,特彆想找我的心理醫生聊聊……
评分人生確實虛無……
评分薩特是牛逼,但是中譯版讀起來確實吃力,不知道是翻譯水平不夠,還是這種哲學本身不太適閤翻譯成中文。
评分太牛瞭,我特麼看不懂,但看懂一點點我就感覺自己好牛逼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