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存在主義 哲學 薩特 西方哲學 法國 虛無 存在 法國文學
发表于2025-02-22
存在與虛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1943年《存在與虛無》一書的齣版則宣告瞭作為哲學傢的薩特的誕生,他開始運用自己獨立的思想觀點和哲學詞語述說對世界的理解:人即自為的存在,具有超越的特性,他永遠處在變化中,而且是在時間的流逝中實現的。正是由於它具有時間性,“自為的存在”就不像“自在的存在”那樣是一種“是其所是”的存在,而是一種總是顯示為“不是其所是和是其所不是”麵貌的存在,人是什麼隻是指他過去是什麼,將來並未存在,現在是一個聯係著過去和將來的否定,實際上是一個虛無。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的宿命,人必須自由地為自己做齣一係列選擇,正是在自由選擇的過程中,人賦予對象以意義,但人必須對自己的所有選擇承擔全部責任。
《存在與虛無(修訂譯本)》是根據Gallimard書店法文1981年版翻譯的。
讓·保羅·薩特(Jean Paul Sartre,1905一1980)。1905年6月21日生於巴黎,法國作傢,哲學傢。19歲入巴黎高等師範學院攻讀哲學,後任中學哲學教師。1933年在柏林法蘭西學院哲學係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被應徵入伍。1940年被德軍俘虜,次年獲釋,後參加法國地下抵抗運動。
看完這本書我再看看價格,68.00,再設想一下我根據這本書去做能達到的財富,以判斷這類哲學理論的“性價比”,於是我反思,許多很存在主義的人是不讀書,於是我批判自己犯瞭“本質先於存在”的錯誤
評分先做閱讀理解 再做邏輯推理;/ “用英語作高數題是種什麼體驗 ?”
評分說實話每頁都令人煩悶,讀完整本有點反胃。這本書風靡時當真那麼多人買來讀完然後很喜歡嗎?他寫東西的方式太膈應人瞭,每句都得腦內paraphrase半天,相比之下海德格爾就是個狡猾的老可愛。
評分11月&【藏書閣打卡】大學時被迫讀過一些哲學書,為瞭完成作業,也包括這本書。夾生的感覺,再次拿起來雖沒有當年那麼晦澀難懂瞭,也依然是一本不太好理解的書。 全書五個部分,係統集中地反映瞭薩特的本體論和倫理學思想。其中導言最難啃,如果你順暢地通關,那麼恭喜你讀這本書的緣分到瞭。這本書主要闡釋瞭存在先於本質,意識之外,有獨立的自在的存在;人是絕對自由的,死亡也沒有限製自由;人要對自己所有的選擇承擔全部責任;人因為煩惱而倍感孤獨,孤獨則又是煩惱的強化劑。 薩特認為弄清楚存在、虛無、自由和他人的關係,就基本瞭解瞭這本書的精神脈路。何謂存在?何謂虛無?這是《存在與虛無》力圖要闡明但卻始終未能說清楚的問題。
評分作為哲學巨著,自然是要打滿分的。但是作為一部譯著呢,還是推薦大傢有能力的去看英文譯本吧。中文相較西文在哲學方麵真的是天生不給力。
现象学不是一门普遍意义上的‘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就是:让人从显现的东西本身那里,如它从其本身所显现的那样来看它。现象学当年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声势,想来也是合理的,我们难道不是在先入为主的情况下来关照一样事物的吗?如果说先入为...
評分看此书的那天,我一日囚于狭室,心却极自由。 看的过程极晕,那些句子是哲学家内心飘出来的,捉摸不定。 看完,却极清醒,任凭心绪翻腾,无意识地写了六页日记。 这种追问感,许久不曾深刻了。然而一旦又尝到,便是致命的改变。 个体因疏离于世界的存在而将存在虚无化,并因此...
評分萨特将“存在”与“虚无”并列的做法在今天看来似乎匪夷所思。流俗的解释认为,存在即是“实有”,虚无则是“空无”,“实有”与“空无”怎么能放在一起讨论呢?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疑惑,很大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没有弄明白“存在“的本义。我们今天毫无犹豫的用Existenz这个词来...
評分最近读萨特的作品,巧合又接触到人类起源一些说法,了解到现在全球的人类都是属于同一人属人种----智人(在同属同种间不会出现生殖隔离),而其实宽广范畴的人类起初有不下十种人种,智人拥有极高的智力、残暴冷血,其它人种有可能灭绝于自然灾害,也极有可能消失在智人的种族...
評分“人生之于大多数人而言,既无意义,也无价值。现实主义者注定走向虚无,理想主义注定接受痛苦。”这句话无疑是对萨特哲学思想的精辟总结。 萨老说人的存在是一种“悲剧性”的体验。那么,与自己和解,谈何容易?很明显,第二遍看这本书,我的悲剧性体验自然而然地来了,我仍...
存在與虛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