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梁莊

中國在梁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社
作者:梁鴻
出品人:
頁數:27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1-1
價格:3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0864357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會
  • 紀實
  • 紀實文學
  • 中國
  • 文化
  • 梁鴻
  • 紀實中國
  • 農村
  • 中國
  • 鄉村
  • 社會
  • 變遷
  • 梁莊
  • 紀實
  • 農村
  • 觀察
  • 現實
  • 人文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村莊的潰散使鄉村人成為沒有故鄉的人,沒有根、沒有迴憶、沒有精神的指引和歸宿。它意味著,孩童失去瞭最初的文化啓濛,失去瞭被言傳身教的機會和體會溫暖健康人生的機會;它也意味著,那些已經成為民族性格的獨特品質正在消失,因為它們失去瞭最基本的存在地。

村莊,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民族的子宮,它的溫暖、營養的多少,它的整體機能的健康,決定著一個孩子將來身體的健康度、情感的豐富度與智慧的高度。

作者多年深入鄉村,用自己的腳步丈量傢鄉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記錄瞭一個鄉村的變遷史。在平靜的講述下,鄉村中國正在驚心動魄地淪陷。

農村留守兒童的無望,農民養老、教育、醫療的缺失,農村自然環境的破壞,農村傢庭的裂變,農民“性福”的危機,新農村建設的留於“形式”……當代中國農民的生存現狀在作者的筆下一一顯現齣來:王傢少年強奸瞭八十二歲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傢安在瞭墓地裏;二伯父死後即使火化瞭,也要把骨灰在棺材裏撒成人形……通過這些真實的“個人史”,村莊的過去與現在、村莊所經曆的歡樂與痛苦、村莊所承受的悲傷,都將慢慢地浮齣曆史的地錶,我們會由此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

揭開社會溫情的麵紗,讓你看到一個真實的中國鄉村!

在附錄“艱難的‘重返’”中,作者梁鴻首度追尋當年重返梁莊的原因、意義和當時寫作中的睏頓。在這篇文章中,梁鴻反思“梁莊”裏描述的荒涼而又倔強的生命個體:“不管鄉村的生存條件如何惡劣,沒有哪一個生命和場景完全絕望,即使被侵犯的天真而又遲鈍的小黑女兒,在經曆過那樣的黑暗之後,她依然在成長,生命仍然在蓬勃。活下去,就是一種對抗。” 梁鴻探尋“梁莊”寫作中的真實限度:“我冒險塑造一種‘真實’氛圍把讀者帶入梁莊,是因為我想讓讀者感知到‘梁莊’是活生生的人和活生生的現實,它不是與你無關,而是與你息息相關,在同一時空之中。” 梁鴻追問“我”是誰?“我”是一個旁觀者?一個行動者?還是一個寫作者、一個思考者?……

也許最終所有的叩問都沒有答案,但是,有真切的懷疑、思考和問題意識,對於任何一個妄圖尋找精神存在的人來說,都是一種幸福。

附贈精美小冊子《我們能否理解故鄉?》,編者選摘瞭部分重點知名媒體的評論及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文章,以便讀者更加全麵透徹地瞭解“梁莊”。

不曾認識梁莊,或許我們就不曾認識鄉村;不曾認識鄉村,何以認識中國?鄉土中國如中國的縮影,鄉土中國“病”瞭,城市中國的繁榮最終隻能是幻影。

著者簡介

梁鴻,1973年齣生。文學博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係教授。緻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鄉土文學與鄉土中國關係研究。非虛構文學作品有:《齣梁莊記》《中國在梁莊》;學術著作有《黃花苔與皂角樹——中原五作傢論》《新啓濛話語建構:〈受活〉與1990年代的文學與社會》《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靈光的消逝:當代文學敘事美學的嬗變》;學術對話有《巫婆的紅筷子——作傢與文學博士對話錄》。曾在《南方文壇》《當代作傢評論》等核心學術期刊雜誌發錶論文四十餘篇,數篇論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轉載。曾獲“《南方文壇》優秀論文奬(2011、2009)”、“《當代作傢評論》奬(2008)”。

《中國在梁莊》獲“2010年度人民文學奬”、“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2010年度文學類好書”、“《亞洲周刊》2010年度非虛構類十大好書”、“第七屆文津圖書奬”、“第二屆硃自清散文奬”等。

因《齣梁莊記》獲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散文傢”、首屆青年作傢、批評傢主題峰會“年度作傢”、“首屆非虛構大奬•文學奬”。《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度“中國嬌子青年領袖”。

2012年,入選中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我的故鄉是梁莊
夢迴穰縣
迷失
往事
生存鏡像
第二章 蓬勃的“廢墟”村莊
廢墟
平地掘三尺
黑色淤流
河岸
河的終結
第三章 救救孩子
梁莊小學
王傢少年
芝嬸
五奶奶
第四章 離鄉青年
毅誌
菊秀
春梅
義哥
生命之後
第五章 成年閏土
清立
昆生
薑疙瘩
清道哥
第六章 被圍睏的鄉村政治
政治
老支書
現任村支書
縣委書記
第七章 “新道德”之憂
明太爺
靈蘭
老道義
煥嫂子
巧玉
趙嫂
第八章 何處是故鄉
泥淖
被遺忘的人
新生
文化茶館
再見,故鄉!
後記
附錄 艱難的“重返”
獲奬情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作者试图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将乡村生活多方面地呈现出来。然而,其言辞之间还是给我造成一种别扭的不舒服的俯视感。我感觉,这本书是对于作者曾经身在其中的环境内的人和事的俯视,其中的叙述、分析、论述、感慨、写景、抒情,部分太过矫情,悲悯得有些做作,分析论述不过是...  

評分

作者试图用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将乡村生活多方面地呈现出来。然而,其言辞之间还是给我造成一种别扭的不舒服的俯视感。我感觉,这本书是对于作者曾经身在其中的环境内的人和事的俯视,其中的叙述、分析、论述、感慨、写景、抒情,部分太过矫情,悲悯得有些做作,分析论述不过是...  

評分

一口气读完了《中国在梁庄》。一部有着学术底子的田野调查报告,以社会学的方法来建立分类和结构,再用文学的方法来书写,综合了客观叙述、口述记录、抒情咏叹和学理分析,写出了今日乡土中国的温暖和残酷。一部热辣辣的村庄取样研究作品。  

評分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的乡村都心怀感恩,不仅是因为我几乎可以说从农村走出,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也是因为对于占这个国家绝大多数国民的纯朴、世故、善良却又狡黠的一种热爱。 小的时候,每逢寒暑假期,我都是在农村与爷爷奶奶度过,每天没有电视,没有小伙伴,只有几本书、屋前的...  

評分

很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了,我用半个晚上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可能是因为营销原因,书名起得有点大,但不管怎样,这是本好书,书中的“梁庄”有一定的代表性,不熟悉乡村(特别是内陆地区)的人读了这本书,当至少对处于剧烈变化中的乡村中国获得较为全面的...  

用戶評價

评分

在迴傢的火車上讀完。作者有個觀點我挺贊同,用“轉型”二字來涵蓋中國農村近三十年來的各種變化,其實遮掩瞭該過程中的巨大斷裂。小學教育的敗落,青年人的“勞務輸齣”,燒磚廠的興衰,老人加留守兒童這一新的傢庭結構,乃至日常婆媳關係的轉變,諸種因素的閤成導緻瞭農村不可挽迴的巨變。

评分

書三星。另一顆想起大學有一年迴老傢采訪基層乾部,完全沒有深入田野的意識,嘆氣。

评分

書裏麵描寫的鄉村的衰敗我經曆過(但我們傢不是鄉村,而是工業基地,廠礦),但是又沒有如此的刻骨銘心,書很值得一讀,特彆是留守兒童的問題以及對於村乾部的描寫,更加讓我們瞭解到農村現有的問題和睏境。但是讀完瞭之後又覺得自己心裏空落落的。

评分

與其說作者是以田野考察的方式解讀當下中國鄉土社會,不如說是以一種抒情式的角度展開瞭對故鄉的過去和現狀的對比闡述。試圖用梁莊種種變化摺射整個中國基層社會的變遷,結構有意識的選取各個談訪對象一一對應齣想要探討的各個領域,作者即不是局內人也不是完全的外來者,在身份上的尷尬境地導緻作品最終缺乏深刻的洞察而流於感傷化的描述。

评分

上大學時藉來讀過一遍,這次自己買來收藏又看一遍。比較印象深刻的是新道德之憂和被圍睏的鄉村政治兩章。三代以上,有幾個人不是農民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