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國傢的形成在何種意義上是一種「中國的」過程?本書認為,早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內部就麵臨著諸多根本性問題上的深刻危機。而如今這個「現代國傢」,是兩個世紀以來對於這些內部挑戰不斷迴應的結果。作者探討的正是在其形成過程中,中國本土提供的知識資源,即「現代性」的中國經驗。
在本書中,作者分別從政治參與、政治競爭與政治控製三個角度入手,探索「現代國傢」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根本性議程」:在政治參與的拓展與國傢權力之間的關係問題上,作者重新審視魏源基於經書典章的傳統所提齣的思考;在探討公共利益是否能同政治競爭相協調的問題上,迴顧晚清改革傢馮桂芬的非正統建議在當時官僚中所引起的反應;麵對調和國傢財政需求同地方社會需要的問題,對比瞭清政府與共產黨政府通過政治控製所做的不同努力和試驗。
作者認為,中國「現代性」的構建,包括這個現代國傢的實現若成為可能,所根據的將不是西方的路徑,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與經驗。而中國的「現代國傢」經驗,不僅與中國有關,也具有普世意義。
「一位在西方世界首屈一指的中國歷史專傢所寫的關於東方古老國傢的偉大著作。」
——魏斐德,《紐約書評》雜誌
「本書對於專製統治的原動力做瞭細緻、強有力卻依然十分準確而又得體的探討。」
——「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獎」評語
孔飛力(Philip Alden Kuhn),哈佛大學希根森歷史講座教授、東亞文明與語言係主任,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
陳兼,康奈爾大學中美關係史研究講座教授。
陳之宏,康奈爾大學歷史係教授。
翻完了孔飞力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去惠州时带着但也只看了导论,当时看到说清朝末年的社会制度是“无法同自身政治使命和任务相契合的制度”(p.8)时还心想,嗯,挺马克思的。昨天读第一章时发现其迷人之处,史料丰富,论证流畅,今天读完这122页觉得能在这么短的篇幅处...
評分 評分http://tieba.baidu.com/p/2789653966 刘仲敬:想象中国,建构中国——《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书评 孔飞力《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2013年出版,堪称汉语读书界期待已久的盛事。由于作者炉火纯青的史学功力和典雅文笔,由于施华茨学派的盛名,由于《叫魂》、《叛乱》两书积累...
評分译者导言 1.正是由于危机根源所包含的超越中国帝制时代的性质,这又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国家的历史起始点。 2.具有合法性的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它同现代国家的构建又有何种关系?它对国家与地方社会利益之间合法性边界的界定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就“现代国家”构建而言,这种共...
評分从1970年代起,“晚期帝制中国”这个概念逐渐在美国的汉学界(中国学研究领域)流行起来,甚至连美国清史研究会(Society for Qing Studies)主办的《清史问题》(Ch’ing-Shih Wen-T’i)杂志也于1985年6月更名为《晚期帝制中国》(Late Imperial China),更不用说许多明清史著作...
一個人人隻為私利服務的社會,隻能是一個機會主義總會在原則麵前占據上風的社會,隻能是一個權力和金錢壓倒一切的社會,也隻能是一個其政治進程會將平庸之輩或邪惡分子推嚮權勢地位的社會。(閱讀時間:2018年9月13日-14日;自評:7.8;推薦指數:★★★★)
评分這本書從魏源寫到馮桂芬寫到梁啓超、章炳麟、毛澤東...從清亡到被列強瓜分到軍閥割據、外國侵略、內戰到新中國走嚮近代,就是為瞭提醒我們ZG依然是個中央集權的國傢,ZG現代國傢的規劃依然未脫離根深蒂固的傳統,這還真讓人沮喪啊。
评分對孔飛力的評價一直高不起來,做散錢很精彩,宏觀架構和問題意識很平庸,中國亟需的不是這樣的學術。寫瞭一整本書來論證李澤厚“救亡”壓倒“啓濛”的近代曆史解釋。
评分讀完需要消化一下,生發一個疑問:現代性的正當性何在?這個元問題沒有被解答。
评分這本書從魏源寫到馮桂芬寫到梁啓超、章炳麟、毛澤東...從清亡到被列強瓜分到軍閥割據、外國侵略、內戰到新中國走嚮近代,就是為瞭提醒我們ZG依然是個中央集權的國傢,ZG現代國傢的規劃依然未脫離根深蒂固的傳統,這還真讓人沮喪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