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官修史籍考

唐代官修史籍考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杜希德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黃寶華
出版時間:2010-11-1
價格:49.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556434
叢書系列:劍橋中華文史叢刊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曆史
  • 文獻學
  • 史學史
  • 唐代
  • 隋唐史
  • 製度史
  • 唐代史學
  • 官修史籍
  • 曆史文獻
  • 史誌研究
  • 中國古代史
  • 史學史
  • 正史編纂
  • 唐代政治
  • 曆史考證
  • 史籍編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杜希德以畢生精力治唐史,在歐美漢學界有公認的領導地位,《唐代官修史籍考》是他晚年的一部精心著述,是全世界各種文字中第一部有關唐代的官修史學、史書問題的係統性研究著作。

全書考察瞭約620年至850年間官方修史機構的創設變遷,以及該機構擇取編輯史料以成正史的過程。共分為三大部分,十四章。第一部分重點詳論唐代政府中各種修史機構的分支(如史館、秘書內省、集賢院等)和官職(如起居郎、內起居郎等),其規模建製為唐後各朝沿襲。與此前國內外缺乏這方麵的細緻研究,杜希德的研究“吸收、綜閤瞭諸多前人的成果,使其對唐代修史機構的考察更加完備”。

第二部分重點分析唐代的史官運用的一整套史料係統,包括起居注、內起居注、時政記、日曆、傳記、典誌、實錄、國史等,網羅宏富,考據細密。作者既熟悉西方的史法,又通曉國學中的考據功夫,再次融會貫通,是其特色之一斑。

第三部分為《舊唐書》的個案研究,分析它復雜的史源,用圖錶等錶現方式,對《舊唐書》的二十本紀、十一誌等部分,作瞭細緻梳理,藉以看齣這一部五代時期編者總其成的正史,是如何運用唐代為本朝官修正史所準備的各種史籍,秩序井然。其附錄的“《舊唐書》本紀史源淵源錶”即為代錶。

歐洲漢學名刊評論杜希德此書特色,稱贊其在處理反復的史源時,使人如讀一偵探小說,趣味盎然。

著者簡介

杜希德,曆任倫敦大學漢學講座教授、劍橋大學漢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鬍應湘漢學講座教授,並為十五捲本《劍橋中國史》兩主編之一、《泰東》主編、《劍橋中華文史叢刊》主編。

圖書目錄

杜希德與二十世紀歐美漢學的“典範大轉移”——《劍橋中華文史叢刊》中文版緣起說明
序言
凡例
第一部分 官方機製
一、導言
二、官方機製
1、起居郎
2、著作局
3、史館
4、秘書內省
5、其他參與修史之官署
6、來自各行政機構的資訊
第二部分 曆史記錄的纂修
三、導言
四、起居注
《大唐創業起居注》
五、內起居注
第五章之附錄
六、時政記
七、日曆
1、《唐曆》和《續唐曆》
2、《續唐曆》
八、列傳
九、機構製度史、曆史資料總匯與文檔匯編
1、特定機構的曆史
2、官署題記
3、詔令與奏疏之結集
4、百科全書式的政典
(1)《唐六典》
(2)《政典》
(3)《通典》
(4)《續通典》
(5)《會要》
(6)《續會要》
(7)《唐會要》
十、實錄
唐實錄
十一、國史
唐代國史
第三部分 《舊唐書》
十二、《舊唐書》之纂修
十三、《舊唐書》及其史料淵源:本紀
十四、《舊唐書》及其史料淵源:誌
1、《禮儀誌》
2、《音樂誌》
3、《曆誌》
4、《天文誌》
5、《五行誌》
6、《地理誌》
7、《職官誌》
8、《輿服誌》
9、《經籍誌》
10、《食貨誌》
11、《刑法誌》
附錄
《舊唐書》本紀各捲溯源
引用書目
二十世紀前學術界的原始資料與著作
現代學術著作
正文與腳注中提及的隋、唐、宋代作者的已佚失著作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較實在的研究,從魏斐德的《洪業》開始,我對西方學者的研究略有改觀,老一代學者漢語功力尚深,有自信做這種類型的研究,不過說實話略無趣,我現在還挺喜歡看那些腦補的以論代史,畢竟有啓發性。 @2019-10-10 21:44:49

评分

四年前標瞭在讀,一直擱置,為瞭寫論文,昨晚看完。哈,原來我看書也可以這麼快!真是好看,為瞭盡快知曉一些史書的史源曆變,閱讀此書可提高效率。關於舊唐書成書經曆的考證,很詳實清晰。

评分

補課。756年作為一個巨大的斷裂/三川搜訪圖籍使——官修史學下的史料形態與文獻保存。經杜氏抽絲剝繭,史館火厄清晰地展現齣瞭它在《舊唐書》層纍的文本上留下的烙印。

评分

對唐代史料的批判性審察當然不是什麼新鮮之舉。畢竟司馬光早在11世紀就從事這項活動,那時他對所掌握的史料撰寫瞭批評性的意見,即所謂“考異”,附綴於他的曆史巨著《資治通鑒》中,清代史學傢循此途徑做瞭更多有價值的工作,諸如趙翼與錢大昕,在18世紀仔細地研究瞭唐代曆史記載的編纂問題後,立刻瞭解瞭唐代的製度,因為那些為編纂國事記錄而創設的官僚機構,以及唐代所開創的編纂工作的一般程序,在後來成為瞭中國政體的常備特徵。但是就像明清時代在正統的教育與考試製度下培育齣來的文士往往從他們所處時代的視角去看待唐代的考試製度,從中解讀它的重要性,它在社會上的地位,作為儒學正統的基礎,以及它在方法上的精微奧妙,而這一切在當時是它尚不具備的。於是曆史的編纂體製就被視為一個高度復雜的、牢固確立的組織機構的證據。

评分

真是厚實的文獻學研究,沒想到洋人的漢學功夫竟如此紮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