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

中國鄉村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
作者:蕭公權
出品人:
頁數:728
译者:張皓
出版時間:2014-1-3
價格:NT$9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5708376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蕭公權
  • 海外中國研究
  • 社會學
  • 中國近代史
  • 社會史
  • 曆史
  • 近代史
  • 清史
  • 中國鄉村
  • 農村生活
  • 鄉土文化
  • 農業社會
  • 傳統習俗
  • 地方風情
  • 社會變遷
  • 鄉村教育
  • 基層治理
  • 鄉愁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專門研究19世紀時期清王朝統治中國鄉村的政治體係,特色在於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探討清王朝對鄉村政治統治體係的設置、理論和實際運作情況。

著者簡介

蕭公權(1897-1981)

是著名的歷史學傢與社會學傢,中央研究院院士,1926年於康乃爾大學哲學係獲得博士學位,1928-48年間,曾先後在大陸各名校教學,1949年應邀來颱,在臺灣大學講學,後齣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訪問教授,並轉為專任教授19年,講授中國政 治思想、中國社會製度以及中國政治思想及製度等課程。著有《小桐陰館詩詞》、《政治多元論》、《中國政治思想史》、《翁同龢與戊戌維新》、《康有為研究》、《憲政與民主》、《跡園文錄》等書。

譯者簡介

張皓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係教授。

張升

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係教授。

圖書目錄

蕭著《中國鄉村》中譯本弁言(汪榮祖)

第一編 鄉村地區的組織
第一章 村莊、市集與城鎮
控製的問題
中國鄉村的輪廓
村莊的物質麵貌
市集與城鎮
第二章 基層行政組織:保甲及裏甲
保甲組織
裏甲組織
保甲與裏甲之間的關係
作為鄉村單位的社
第二編 鄉村控製
第三章 治安監控:保甲體係
保甲體係的理論與實踐
鄉村紳士與保甲
保甲體係試評
第四章 鄉村稅收:裏甲體係
裏甲在稅款攤派和登記中的角色
清朝的賦役製度
裏甲與「黃冊」的編製
賦役閤併對裏甲的影響
裏甲作為登記輔助工具的效用
裏甲在稅收上所扮演的角色
對裏甲體係的總評價
稅收問題
鄉紳與稅收製度
不法行為對清朝稅收的影響
第五章 饑荒控製:社倉及其他糧倉
清朝的糧倉體係
地方糧倉的組織和運行
常平倉
義倉
社倉
鄉村糧倉體係的敗壞
糧倉體係麵臨的睏難
存糧之取得
存糧之分發
糧倉之監督
社長之任命
紳士與鄉村糧倉
摘要與結論
第六章 思想控製:鄉約及其他製度
鄉約宣講體係
宣講的內容
宣講體係的範圍
鄉約的運作
講約體係的評價
鄉約的變質
鄉飲酒及其他敬老的方法
老民和老農
鄉飲酒
祠祀:地方祭祀
官方祭祀的目的與形式
宗教控製的效果與睏難
「邪教」
鄉學
書院、社學與義學
作為控製工具的地方學校
控製鄉村生活的效果
鄉村控製的局限
第三編控製的效果
第七章村莊控製的效果
作為共同體的村莊
村莊領導
村莊領袖的種類
領袖的挑選
村莊活動
宗教活動
經濟活動
與地方秩序相關的活動
地方防衛
村際活動
村民的閤作活動
紳士在村莊中的角色
總結
第八章 宗族與鄉村控製
宗族與村莊
成員與領導
宗族活動
族譜
「祭祖」
福利事業
族人的教育
秩序與道德
自衛
茶坑──一個19世紀的單族村莊
政府對宗族的控製
宗族組織的衰落
第九章 鄉村對控製的反應(一)
鄉村居民的一般特點
鄉村環境
經濟條件
政府與土地問題
鄉村的衰敗
西方對鄉村環境的衝擊
第十章 鄉村對控製的反應(二)
「良民」
「莠民」
爭鬥
暴動
盜匪
造反
西方的衝擊
一般影響
排外暴動
紳士與文人在排外暴動中的角色
與西方列強的戰爭
第十一章 總結與後敘
鄉村控製的閤理性與效果
專製統治的局限
農民的角色
附錄一 裏甲組織的變異
附錄二 清代以前的糧倉體係
附錄三 「耆老」
清朝皇帝世係錶
參考書目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本书研究了19世纪清王朝在中国乡村的控制体系,包括理论基础、措施和效果。 作者认为,在传统专制国家,统治者、官僚、民众之间的利益是背道而驰的,皇帝们借助各级官僚(包括乡绅)建构的,对乡村民众的控制大厦,看似巍然不动,实则弱不禁风。一旦遭遇环境变化(如自然灾害...  

評分

谁知道这本书为啥迟迟未出? 不是标的2月出版?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祖師爺經典必備。本書專門研究19世紀時期清王朝統治中國鄉村的政治體係,特色在於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探討清王朝對鄉村政治統治體係的設置、理論和實際運作情況。

评分

完整的提供瞭清代地方控製與生存的研究,作者所用的全部屬於傳世材料,相比於後來學者藉助滿鐵檔案、南部縣檔案等慢慢的復原,作者用紮實的清代官方典製記錄、材料、各種文集,卻能拼湊齣一副宏大的鄉村史,難得。一個值得注意的觀點是,相比於各種認為“皇權不下縣”或縣下自治的論述,作者通過真實的復原呈現齣地方的真空,純粹是行政體係不完整的結果,是清代皇權能力所限,而絕非一種所謂的鄉村自治或鄉村民主、自主。我想這個觀點足以piapia地扇各種儒傢民主幻想傢和各種社會學研究的臉瞭。

评分

前半本好過後半本

评分

購於JD聯經,時見校對訛奪,幾疑盜版。 材料來路不以奇崛蹈險僻,搜羅剔抉求為持平之論,所謂平準乃止,止後能觀,觀則有術,自見其瀾——治學可謂大傢氣象。惟其涵容密緻,譯筆卻失枯槁,讀來略損興味。

评分

入門讀物。有部分校訂和翻譯錯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