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篇幅不大,但却是一部诗人李白的全面研究,举凡政治生活、思想趣向、文学创作皆有论述。
李长之(1910.10.30――1978.12.13)原名李长治、李长植,山东利津人。1929年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在校期间发表散文作品。《我所认识的孙中山》是他早期习作。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系,两年后转哲学系,同时参加了《文学季刊》的编委会。1934年后曾主编或创办《清华周刊》文艺栏、《文学评论》双月刊和《益世报》副刊。在出版第一本诗集《夜宴》前,开始理论批评的写作。1936年出版《鲁迅批判》―书,产生影响。该年自清华大学毕业,遂留校任教。以后又历任京华美术学院、云南大学、重庆中央大学的教职。1940年任教育部研究员。1944年主编《时与潮》副刊。1945年任国立编译馆编审。抗战胜利随编译馆由重庆北碚迁南京, 主编《和平日报》副刊。1946年10月赴北京师范大学任副教授,并参与《时报》、《世界日报》的编务。这时主要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文化艺术的批评。重要的著作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苦雾集》、《梦雨集》等。建国后一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有《陶渊明传论》、《中国文学史略稿》、《李白》等。
这年头还去哪里能够花一块七毛五买本书呢?而且还是买本有学术价值的书呢? 机缘所致,这个月市场上陆续投放出大量的五折散装《新世纪万有文库》,我们这学期有了李白研究这门课,这是参考教材之一,政治课上的人百无聊赖,拿起读之。 这是一个关...
评分一直以来给李白贴上的标签就是浪漫洒脱豪气,但是多读几遍就会觉得有痛苦从字里行间浮出。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些诗句所具有的震人心魄的力量就是因为其来自于诗人的喋血。每一句都发自于真性情,所以即使李白想表达洒脱不羁的情怀,心底的痛苦是不自觉的从...
评分 评分 评分全书受太白春风化雨之所赐,好。但不敢苟同作者对太白小诗的观点。太白的小诗写得太大,才气太丽,感染了我们,却使读者置自己的感受于何处?不过,太白的边塞诗雄壮秀美,且是第一人称写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另外一些诗有错,应当改改
评分一本看得我腰酸背痛的小书。作者是跨越时空李太白的铁杆粉丝无疑了,李白的天才传奇史是他最大的历史滤镜,甚至于他的缺点都可以用“真”来解释。世人皆知李白才华盖世,诗文遍天下,偏天生我才没有用,于仕途上一塌糊涂,他一生追求出世,欲效仿鲁仲连一举成名、功成名退,潇洒人间。然而诗文之建树超过了偶像谢眺,政治上却未达偶像鲁仲连十分之一,42岁“高龄”才入长安,短短3年便失意出走,后安史之乱,受永王叛变牵连,经流放被赦免,徘徊于人间,终归没有再回到政治中心,62岁死在了当涂。李白的痛苦与政治上的失败,是他对入世的执着,同时又想兼顾出世,二者之间未得平衡导致的,作者最后说,不看好现世的人好办,在现世中要求不高的人也好办,然而李白觉得现世太好了,却不得回报,他太人间,所以他的痛苦也是人间的永久痛苦。
评分太白真乃大喜悦大悲切性情鲜明的狂人,人们只看到他挥挥洒洒气势恢宏的诗篇,便以为他这一生有多潇洒多顺意。而李长之却窥到藏在他诗歌下的高处不胜寒,因爱世人世人却弃我的痛苦与孤独。“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才须一饮三百杯来同销万古愁。李长之通篇感情之浓烈,他是真爱李白了。
评分全书受太白春风化雨之所赐,好。但不敢苟同作者对太白小诗的观点。太白的小诗写得太大,才气太丽,感染了我们,却使读者置自己的感受于何处?不过,太白的边塞诗雄壮秀美,且是第一人称写作,“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另外一些诗有错,应当改改
评分这是一个一辈子都在自我纠结的诗人、游侠、官吏和隐士。想入世大展拳脚然后出世接受膜拜的想法跟我小时候想当仙女降临人世惩恶扬善然后飞回天界深藏功与名的想法是一样一样可爱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