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道義經濟學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C·斯科特
出品人:
頁數:325
译者:程立顯
出版時間:2013-3
價格:4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4728393
叢書系列:人文與社會譯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學
  • 人類學
  • 政治學
  • 斯科特
  • 東南亞
  • 農民
  • 道義經濟
  • 經濟
  • 農民經濟
  • 道義經濟
  • 農村發展
  • 市場經濟
  • 倫理經濟學
  • 農民權益
  • 社會公平
  • 經濟行為
  • 基層治理
  • 農村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是美國著名學者、耶魯大學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於1976年齣版的有關農民問題的著作,它集中體現瞭斯科特理論闡釋與個案分析相結閤的實證主義研究特色。

作者在書中指齣,在“安全第一”的生存倫理下,農民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較低的風險分配與較高的生存保障。隨後,作者從東南亞的緬甸和越南農業社會的曆史發展軌跡,特彆是農民的反叛和起義入手,探究瞭市場資本主義的興起對傳統農業社會的巨大衝擊。作者據此認為,貧睏本身並不是農民反叛的原因,農業商品化和官僚國傢的發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稅收製度,侵犯瞭農民生存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公正感,迫使農民鋌而走險,奮起反抗。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是一部真正從農民的角度齣發,更為現實地考察農民生存和反叛問題的力作,它對研究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國傢的農民問題,都有著極為現實的藉鑒意義。

著者簡介

耶魯大學政治科學和人類學斯特林教授、農業研究計劃主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其研究興趣包括政治經濟學、無政府主義、意識形態、農民政治學、革命、東南亞和階級關係等。主要著作包括《馬來西亞的政治意識形態》(1968)、《比較政治腐敗》(1972)、《農民的道義經濟學》(1976)、《弱者的武器》(1986)、《統治與抵抗的藝術》(1992)等。

圖書目錄

前言
導論
第一章 生存倫理的經濟與社會學
“安全第一”:生存經濟學
生存倫理的社會學
農民社會中的風險分配
生存作為道義承諾
第二章 農民的選擇和價值標準中的生存保障
風險與社會分層
鄉村的風險保障
租佃與分成租佃的風險
風險和政府
第三章 風險分配與殖民地變革
市場取嚮的不穩定性
鄉村保護的弱化
輔助生存資源的喪失
農村階級關係的惡化
土地所有製的變革與世界經濟
第四章 作為勒索者的政府
緬甸
越南
第五章 經濟蕭條導緻的起義
交趾支那:“紅色恐怖”
義安與河靜的蘇維埃
起義過程
下緬甸——沙耶山起義
第六章 剝削的分析意義:互惠與生存的公正
剝削的標準
剝削——一個道德難題
互惠與交換的平衡
生存——基本的社會權利
傳統與穩定交換的打破
社會分層、義務和權利
第七章 反叛、幸存和鎮壓
反叛的結構性背景
反叛與農民的社會結構
不反叛,自助,或潰散
不反叛:鎮壓和“錯覺”問題
索引
譯後感言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以下讨论的其实不是关于Scott的书本身,而是针对此书的评论。没别处可放,就也姑且放在这儿吧。 ---------------------------------------- Robert Bates and Amy Curry, 1992. “Community versus market: A note on corporate villag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評分

农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就如两把不同的天平衡量着行动的意义和结果,但是也并不是说农民就没有经济理性,只是受制的条件和因素太多,为了生存,不得不规避风险,以期获得稳定而可持续的收成,于是采取生存理性的选择原则。有人说,农民是温和的,逆来顺受的。这句话在一定前...  

評分

农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就如两把不同的天平衡量着行动的意义和结果,但是也并不是说农民就没有经济理性,只是受制的条件和因素太多,为了生存,不得不规避风险,以期获得稳定而可持续的收成,于是采取生存理性的选择原则。有人说,农民是温和的,逆来顺受的。这句话在一定前...  

評分

評分

一、本书的论点、论据和主要内容 作者把生存伦理(生存伦理是生活在边缘地带的结果[1])置于农民活动的中心,主要论点是:传统乡村的农民有自己的生存伦理,相关的社会安排和经济安排是从生存伦理出发而构建的,这些也构成了传统农民的有关社会公正的道德价值观念。书中的主要...  

用戶評價

评分

著重討論瞭東南亞農民的農業收入、稅收和地租等問題。在書中討論的核心是農民基於生生存目的而建立起得的道義模式。這種道義模式包括:互惠的行為規範、生存的基本需求穩定與安全的保障,以及建基於道義模式上的村莊共同體,以及農民與地主之間的“剝削”關係。

评分

關注沉默的大多數

评分

和賴特提齣來的封建、資本主義剝削方式的類型劃分一緻,但是理論路徑完全不一樣。感覺這裏的剝削概念提得要比賴特靠譜。講農民的抗爭是基於道德義憤而不隻是物質利益真是深閤我心。雖然這麼比較不公平,但是寫同樣題材,要比江村經濟高到不知哪裏去瞭。以及為什麼這本書竟然不附上英文的reference!

评分

斯爺此書給我的感覺和當年讀完《逃避統治的藝術》一樣痛快。本書雖然著眼於東南亞,但我覺得似乎也能應用於中國。之前看到過一個誇贊西歐的固定交租製是其資本主義興起的原因之一,因為人道、能調動農民積極性雲雲,看本書就知道未必如此,被痛罵的比例交租製其實是暗含著災年保險的。考慮到東南亞氣候,特彆是颱風,我想始終采取這種確實妨礙資本主義發展的製度是有其無奈但強大的閤理性的,則西歐順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就真的有太多偶然因素瞭,沒那麼必然。關鍵是農民不傻,把這份保險通過社會輿論變成瞭社會規則,地主鄉紳必須遵守,否則就沒有統治的閤法性。本書沒有明言的改變來自西歐殖民者,單一作物經濟和全球市場讓比例交租存但保險失效。真正應對之道是工業化分流農業人口,並有強力國傢保證全球市場發言權,但這些殖民政府是不會給的。

评分

趙鼎新批評斯科特隻提特殊概念,比如“道義經濟”、“弱者的武器”,而不注重分析因果,這樣的批評對於《農民的道義經濟學》來說顯然是不公道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