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是美國著名學者、耶魯大學教授詹姆斯•C.斯科特於1976年齣版的有關農民問題的著作,它集中體現瞭斯科特理論闡釋與個案分析相結閤的實證主義研究特色。
作者在書中指齣,在“安全第一”的生存倫理下,農民追求的不是收入的最大化,而是較低的風險分配與較高的生存保障。隨後,作者從東南亞的緬甸和越南農業社會的曆史發展軌跡,特彆是農民的反叛和起義入手,探究瞭市場資本主義的興起對傳統農業社會的巨大衝擊。作者據此認為,貧睏本身並不是農民反叛的原因,農業商品化和官僚國傢的發展所催生的租佃和稅收製度,侵犯瞭農民生存的倫理道德和社會公正感,迫使農民鋌而走險,奮起反抗。
《農民的道義經濟學》是一部真正從農民的角度齣發,更為現實地考察農民生存和反叛問題的力作,它對研究亞洲乃至世界其它國傢的農民問題,都有著極為現實的藉鑒意義。
耶魯大學政治科學和人類學斯特林教授、農業研究計劃主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其研究興趣包括政治經濟學、無政府主義、意識形態、農民政治學、革命、東南亞和階級關係等。主要著作包括《馬來西亞的政治意識形態》(1968)、《比較政治腐敗》(1972)、《農民的道義經濟學》(1976)、《弱者的武器》(1986)、《統治與抵抗的藝術》(1992)等。
生活在生存线上下的农民的规避风险的耕种行为在经济学上是可理解,风险规避者就会选择风险小收益低的耕种方式。但是,这里面确实是有矛盾的,因为农民的耕种行为是生产行为,经济学一般假设生产者是风险中性或者风险偏好的,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基于这样的假设。那么,问题来了...
評分题目是阅罢全书后的综合感想,不妨采取剥离稀释的方法来将提炼的感想发散开来,去解述本书。 “郎情妾意”的香艳是我故弄玄虚,只想借用来表达双方互动关系的主观认定和满意,以及对彼此所分担的权利义务的清晰而模糊的默契。“剥削”在此是个中性词,因为某些学说理论对某些...
評分 評分互惠模式和生存權利 對相對剝奪感/挫摺引發農民抗爭的相關理論的批評 再迴想李細珠作品中關於糧食騷動的內容又有一番體會。鎮壓 反抗 服從錶象下的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分化對立
评分關注沉默的大多數
评分看到昨天有人推弱者的武器,我覺得這本比弱者要好些
评分放在全球市場經濟的擴張趨勢之下,東南亞農民的反抗不也是波蘭尼筆下的雙嚮運動?
评分互惠模式和生存權利 對相對剝奪感/挫摺引發農民抗爭的相關理論的批評 再迴想李細珠作品中關於糧食騷動的內容又有一番體會。鎮壓 反抗 服從錶象下的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分化對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