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解读学》作者认为,西方文学理论对解读文学文本而言是低能甚至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应该追求对审美感染力以及文本的特殊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的阐释。基本观点就是回到文本分析,回到文学审美。落实到具体操作上,提出:第一,微观直接分析:隐性矛盾;第二,微观间接分析之一:艺术感知的还原;第三,微观间接分析之二:情感逻辑的还原("无理而妙");第四,宏观比较:古典的情景交融和现代的情理交融;第五,历史语境的还原,等等。
孙绍振,1960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文学性讲演录》、《直谏中学语文教学》、《挑剔文坛》、《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怎样写小说》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什么叫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完全不懂西方那套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瞎批判一气,你单鼓吹自己的草根理论我也就忍了,拉大旗作虎皮是个甚么意思,拜托,好好做学问别忽悠人好不好。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考研之后一直在看。由于专业课的关系,对文学评论这一块比较感兴趣,书中很多观点跟文学理论不太一样,对我来说观点很新,且作者的案例分析很不错。尤其是对第一个十年新诗流派的分析,古典诗歌意象、意境、意脉,以及《水经注》那一章…印象颇深。值得一看。
评分毕业论文的灵感就来源于此,但是观点不被导师接受所以切掉了,等待历史验证吧。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考研之后一直在看。由于专业课的关系,对文学评论这一块比较感兴趣,书中很多观点跟文学理论不太一样,对我来说观点很新,且作者的案例分析很不错。尤其是对第一个十年新诗流派的分析,古典诗歌意象、意境、意脉,以及《水经注》那一章…印象颇深。值得一看。
评分案例分析还是有不错的可借鉴之处,但是总爱从上帝视角批判西方文学理论,也显出其不自量力和肤浅(这也是他多篇里提到的对西方文学理论的评价)。孙绍振总有一种傲气与自负,学术能力固然不错,但常给人带来阅读的不适。另外,他是有多爱“错位”这个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