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幾錄

塵幾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美] 田曉菲
出品人:
頁數:341
译者:
出版時間:2007-8-1
價格:39.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542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田曉菲
  • 陶淵明
  • 文化研究
  • 海外漢學
  • 塵幾錄
  • 海外中國研究
  • 手抄本
  • 古典文學
  • 古典文學
  • 曆史小說
  • 文言文
  • 民國題材
  • 人文情懷
  • 時光迴溯
  • 傢族命運
  • 隱逸之風
  • 哲思探微
  • 心性修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塵幾錄》一書旨在嚮我們展示,讀者不僅體驗作者,而且,更通過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閤自己的解讀來“生産”或“創造”作者。《塵幾錄》以東晉時代的詩人陶淵明作為切入點,檢視瞭文本傳播的機製與曆史。作者以歐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為參照係,展現瞭中國中古時期文本的流動性,以及中國手抄本時代的文本如何因為後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構和變形。

著者簡介

田曉菲,1971年生人,6歲習古詩,古今中外,閱讀頗豐。1985年經過北京大學英語係、心理學係、中文係老師麵試,特招進入北大英語係。而當時年僅14歲的她,以與生俱來的纔情和聰穎,已齣版兩本詩集,名動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時隔多年,再次齣現在人們視野中的田曉菲已是執教於哈佛大學東亞係的年輕學者田曉菲瞭,不時有佳作問世,顯示瞭她深厚的知識積澱。讓人驚訝於她的纔情之餘,更驚嘆於她學者的嚴謹與智慧,以及她勤奮踏實地走過的每一步。從北大畢業後,田曉菲遠赴大洋彼岸求學,於1998年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蓋特大學,康奈爾大學教書,現在哈佛大學任教。

圖書目錄

引言
杜詩與韋氏妓:手抄本文化中讀者與文本的關係
“求真”的誤區
生塵的幾案
第一章 得失之間
見山與望山
有入夜半持山去
得與失
亂曰
第二章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正名:五柳先生與六朝隱逸話語
重構五柳先生:傳記四種
第三章 失去的田園:歸陶
不受歡迎的植物
“頗為老農”
飲食與文字
第四章 飲食,死亡,與敘事
得仙
何有於名?
閱讀到天黑
文化想像的版圖和燃燒的文字
第五章 成器
中空的羞恥
榮木
清算與盤點
紫葵的悲哀
無成
第六章 實/石證
栗裏
場所與空間
“吐痕尚新”
石頭記:一個關於文學的寓言
結語
附錄一 文本的曆程
古代重要陶集版本敘錄
現代陶集版本選錄
英文與日本陶集版本選錄
附錄二 清醒的闡釋:《述酒》
《述酒》闡釋的變遷
晉人心目中的“山陽”
迴歸於“酒”
通釋全詩
飲酒與遊仙:陶淵明對魏晉詩歌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結語
附錄三 陶詩選評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中譯本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课程作业: 经过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的论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渊明文名,至宋而极”,这一精到论点已经成为学者共识。在南朝时期,隐士已经相当普遍,陶渊明也仅仅是作为普通的隐逸文人受到关注。萧统编《文选》,只收入他的几首诗和《归去来兮辞》;钟嵘...  

評分

这个关于文本的讨论的中心问题,我想可以归结为这样两个最寻常不过的相对相生的概念——阅读与写作。在此书中,作者着力于提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我们反思的出发点,就像歌德那两句诗说的那样:“爱在深夜里创造了你,你也在创造爱。”当我们在我们的时代阐释阅读某位作...  

評分

这个关于文本的讨论的中心问题,我想可以归结为这样两个最寻常不过的相对相生的概念——阅读与写作。在此书中,作者着力于提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我们反思的出发点,就像歌德那两句诗说的那样:“爱在深夜里创造了你,你也在创造爱。”当我们在我们的时代阐释阅读某位作...  

評分

讀過《塵几錄》,對手抄本文化和陶淵明的文學鑒賞,有了更深的瞭解。雖然還談不上研究,至少對手抄本文化現象和陶淵明的千古誤讀,有了許多新鮮的見識。其文風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相較之下,現時許多文學研究著作曲高和寡、故作高深的理論詮釋和演繹,相反更令人如墜雲霧,不...  

用戶評價

评分

Tian的成名作。手抄文本流動性所造就齣來的「陶淵明」,人格形象決定異文選擇,異文選定又反過來證明人格的循環論證,能夠在她的文本細讀中得到重新審視和批判,也不過是一種妥協罷瞭,而詮釋的本質在於又一次賦予意義。感謝@1315128 的生日禮物。#壹陸讀#062

评分

Tian的成名作。手抄文本流動性所造就齣來的「陶淵明」,人格形象決定異文選擇,異文選定又反過來證明人格的循環論證,能夠在她的文本細讀中得到重新審視和批判,也不過是一種妥協罷瞭,而詮釋的本質在於又一次賦予意義。感謝@1315128 的生日禮物。#壹陸讀#062

评分

不夠闡釋學的闡釋學研究——我很好奇用這種方法的作者,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潛在假設也可能是被樹立起來的形象而已,比如宋人樹立陶,我們樹立宋人,然後又用我們樹立的宋人去樹立陶。 然後進入瞭無限闡釋的循環怪圈,還是讀讀詩吧,畢竟詩還是為瞭美,而不隻是闡釋的吧?

评分

敷衍瞭得,然證明欠佳。很多時候錶示懷疑本身反而不會招緻更多的懷疑。但田曉菲也許是深諳矯枉必須過正,當她直截地站在傳統的反麵的時候,無疑是把問題過於簡單化瞭。隻有當她不是為瞭反駁某人而寫的時候纔是她寫得最好的時候。

评分

邏輯沒毛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