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田曉菲 陶淵明 文化研究 海外漢學 塵幾錄 海外中國研究 手抄本 古典文學
发表于2025-02-08
塵幾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塵幾錄》一書旨在嚮我們展示,讀者不僅體驗作者,而且,更通過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閤自己的解讀來“生産”或“創造”作者。《塵幾錄》以東晉時代的詩人陶淵明作為切入點,檢視瞭文本傳播的機製與曆史。作者以歐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為參照係,展現瞭中國中古時期文本的流動性,以及中國手抄本時代的文本如何因為後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構和變形。
田曉菲,1971年生人,6歲習古詩,古今中外,閱讀頗豐。1985年經過北京大學英語係、心理學係、中文係老師麵試,特招進入北大英語係。而當時年僅14歲的她,以與生俱來的纔情和聰穎,已齣版兩本詩集,名動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時隔多年,再次齣現在人們視野中的田曉菲已是執教於哈佛大學東亞係的年輕學者田曉菲瞭,不時有佳作問世,顯示瞭她深厚的知識積澱。讓人驚訝於她的纔情之餘,更驚嘆於她學者的嚴謹與智慧,以及她勤奮踏實地走過的每一步。從北大畢業後,田曉菲遠赴大洋彼岸求學,於1998年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蓋特大學,康奈爾大學教書,現在哈佛大學任教。
和後來的《烽火與流星》相比,顯得刻意而凝滯,更像是一篇論文。另,不喜歡田曉菲解讀詩詞,工工整整,流於錶麵,像是一本乾淨的作業,卻不帶半點感情。
評分中文版多瞭兩篇附錄,曆史主義閱讀的典範。齣發點+細讀好,a little bit too Owenish. 但總覺得Owen來寫的話會再往下刨一點。“學陶者何嘗見其涯涘!”
評分也算是本久負盛名的書瞭。讀瞭以後,恍然明白為什麼以前有老師老強調不要引《宋詩話全編》瞭哈哈哈!書名起得很好,像個古人的筆記。章節目錄也蠻有意思,一眼看上去都搞不清想要講什麼。另,翻完以後,我忽然想到一個事情,就是,不是說是“陶淵明與手抄本文化”麼,結果怎麼用的全是印本呢。。。。。。
評分有些人爲什麽連paraphase作者的觀點都做不好卻來黑作者?作者什麼時候不懂文獻學瞭?是因為你們心中的文獻學不是目錄版本校勘而是其他什麽很H的事情嗎?作者什麼時候說她贊成“見南山”瞭?不要把描寫當成觀點好不好。
評分這本書寫得擰巴,題目是宇文所安所愛,全文純然是宇文所安的研究口氣,我不知道田曉菲花瞭多大的力氣來擺脫自己從小所受的傳統中國古典文學教育,來達到海外漢學傢的研究思路——當然,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两周陆续读完《尘几录—陶渊明和手抄本文化》。所以介绍一下这个书。在版刻和印刷发达的宋朝以前,手抄本是文本的流通的重要形式。从陶渊明的种种抄本为切入点,田晓菲介绍了陶渊明集中或字或词的种种异文,审视其可能情况,向读者揭示抄本流通和传播中被不断增删改动,...
評分在大三的陶渊明研究课上,就曾听说过田晓菲《尘几录》这本书。读研以后,这本书却几乎成了一个禁忌。听同学说,因为《陶渊明集校笺》的作者,著名学者龚斌教授曾经多次写文攻击《尘几录》,导致后来田晓菲访问上海时,一直避开先生曾任教的华师大中文系。虽然这不过是道听途说...
評分这个关于文本的讨论的中心问题,我想可以归结为这样两个最寻常不过的相对相生的概念——阅读与写作。在此书中,作者着力于提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我们反思的出发点,就像歌德那两句诗说的那样:“爱在深夜里创造了你,你也在创造爱。”当我们在我们的时代阐释阅读某位作...
評分田晓菲眼光毒辣,通过版本的研究,指出了陶渊明形象的构建是一个经典化的过程。不过她太过于执着版本细节的分析而忽视了一个大的事实:事实是:在六朝文学开始声律化、辞藻化、对偶化的演进下,陶渊明却一反常态而行之。而陶渊明的以文为诗、不重辞藻的整体风貌,却不是后代已...
評分要简单说就是陶诗考证,传统学者纵横贯通的功夫不用说,因为还有现代西学的理论,如此“考证”出陶诗全新的境界不说,又顺势研讨“手抄本文化”,给我们文学阅读传统接续多所启发。特别是“虽然互联网文化缺乏物质实体,它却和手抄本文化具有根本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多维的,...
塵幾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