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田晓菲 陶渊明 文化研究 海外汉学 尘几录 海外中国研究 手抄本 古典文学
发表于2025-05-28
尘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尘几录》一书旨在向我们展示,读者不仅体验作者,而且,更通过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合自己的解读来“生产”或“创造”作者。《尘几录》以东晋时代的诗人陶渊明作为切入点,检视了文本传播的机制与历史。作者以欧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为参照系,展现了中国中古时期文本的流动性,以及中国手抄本时代的文本如何因为后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构和变形。
田晓菲,1971年生人,6岁习古诗,古今中外,阅读颇丰。1985年经过北京大学英语系、心理学系、中文系老师面试,特招进入北大英语系。而当时年仅14岁的她,以与生俱来的才情和聪颖,已出版两本诗集,名动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时隔多年,再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田晓菲已是执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的年轻学者田晓菲了,不时有佳作问世,显示了她深厚的知识积淀。让人惊讶于她的才情之余,更惊叹于她学者的严谨与智慧,以及她勤奋踏实地走过的每一步。从北大毕业后,田晓菲远赴大洋彼岸求学,于1998年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柯盖特大学,康奈尔大学教书,现在哈佛大学任教。
可算是一本祛魅之书,通过中古文学版本的流动性,演示了想象另一个陶渊明的可能,推崇历史主义的审慎的阐释态度,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多有会心之谈,也不乏隔膜之处,且说是提供另一种可能,终不免有还原的执念。从附录对《停云》的解读来看,似乎所安君比田秋水更理解这首诗。十七年五月九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寓次,时闻蛙鼓,将入夏矣。
评分不够阐释学的阐释学研究——我很好奇用这种方法的作者,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潜在假设也可能是被树立起来的形象而已,比如宋人树立陶,我们树立宋人,然后又用我们树立的宋人去树立陶。 然后进入了无限阐释的循环怪圈,还是读读诗吧,毕竟诗还是为了美,而不只是阐释的吧?
评分这本书写得拧巴,题目是宇文所安所爱,全文纯然是宇文所安的研究口气,我不知道田晓菲花了多大的力气来摆脱自己从小所受的传统中国古典文学教育,来达到海外汉学家的研究思路——当然,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评分【藏书阁打卡】 手抄本文化中的陶渊明,不稳定的文本与参与删改的读者,异文与原文难辨,“得”的传统和历时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想象,断裂而从虚幻被建构为真实的集体记忆,西方后现代思潮解构原本与作者的神话,重新在“异文”中发现一个焦虑的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安得返自然?” Ps:有人论证《五柳先生传》文末赞曰不合自传,其实是扬雄:《汉书·扬雄传》中“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等文字,均出自于扬雄自序。由此,还产生了反复“改写”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汉书》作者将扬雄自己的自传性文章改写进了他的本传,陶渊明又根据《汉书·扬雄传》的部分内容,写进了《五柳先生传》,而沈约等人又将《五柳先生传》这样与“自传”无关的作品之内容改写进了《陶渊明传》。(再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非“自传”)
评分不够阐释学的阐释学研究——我很好奇用这种方法的作者,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潜在假设也可能是被树立起来的形象而已,比如宋人树立陶,我们树立宋人,然后又用我们树立的宋人去树立陶。 然后进入了无限阐释的循环怪圈,还是读读诗吧,毕竟诗还是为了美,而不只是阐释的吧?
Reading Tao Yuanming: Shifting Paradigms of Historical Reception (427-1900) (Wendy Swartz 2008) Review: Tian Xiaofei—Tao Yuanming and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 Focuses on this special topic in Tao’s reception history: the edition and...
评分这个关于文本的讨论的中心问题,我想可以归结为这样两个最寻常不过的相对相生的概念——阅读与写作。在此书中,作者着力于提出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作为我们反思的出发点,就像歌德那两句诗说的那样:“爱在深夜里创造了你,你也在创造爱。”当我们在我们的时代阐释阅读某位作...
评分《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是青年汉学家田晓菲在2005年出版的一本力作,并于2007年出版了中文本。该书出版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很受学界的重视。书评纷至沓来,有褒有贬。本书的主要方法与目的就是把陶渊明放在手抄本文化中,通过考察手抄本文化的流动性来解构传统...
评分读田晓菲《尘几录》,让人很容易就想到一个历史学上的问题,即顾颉刚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理论。其实,不仅中国历史,不仅陶渊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名人的历史,恐怕都存在着一个“层累地造成”的问题。克罗齐所谓“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表达...
评分中国人历来对陶渊明的评价都很高。比如,现代美学家朱光潜说:“可以和陶渊明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你看,连李白也没资格。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凭什么陶渊明的诗就那么好呢?标准谁定的呢? 原来,陶渊明的诗,并不是一直都有这么高的地位,是到了特定年代,特...
尘几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