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衡哲(Vera Schwarcz) 著名汉学家,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研究。生于罗马尼亚,犹太人。现任教于美国康州威斯理安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1980年曾作为首批美国留学生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除了历史研究之外,她还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
著有《中国启蒙运动》(1990)、《张申府访谈录》(Time for Telling Truth is Running Out: Conversations with Zhang Shenfu,1992)、《在断裂的时间之河架桥:论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文化记忆》(Bridge Across Broken Time: Chinese and Jewish Cultural Memory,1998)、《漫漫回家路:一部中国日志》(Long Road Home: A China Journal,1984),以及诗集《一勺光》(A Scoop of Light,2000)等。
诚如克罗齐所告诫的,历史和历史学家无法免于时代的印记。本书即以克罗奇的教诲为戒,其主旨在反应海内外持续不歇的关于1919年“五四运动”意义的讨论。作者最终领悟到的“五四运动”的意义是:只要专制、官僚和教条主义的思想仍然盘踞在民众的脑袋中,启蒙运动必将在中国继续发展下去,无论路途是多么的曲折,代价是多么的高昂。
断断续续的总共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这部《中国启蒙运动》看完.买下的时候就觉得因为出自美国汉学家之手.观点可能比内地的学者更具客观性.读来感觉确实如此.这部《中国启蒙运动》抛开一切政治的干扰和阻挠.更多的以知识分子寻求变革的角度来观测这场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运...
评分 评分文/杰夫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标志性事件,五四新文化运动已经犹如这个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任一历史事件一样,被不同群体、不同利益集团的人,用各类语言和视角进行解剖和阐释过了。 可是,大概在普通民众的意识里,五四运动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仍旧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
评分《中国的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是美国学者舒衡哲在20世纪80年代撰写的一部研究中国广义的五四运动史的著作。此书分为六章以及导言和结论。导言讲述了启蒙在现代中国的特殊性,即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而言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五...
把五四所引发的知识分子一系列的启蒙思潮做了阐述,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分子出现分化,知识人本来的地位亦变化。后在论述官方和五四知识人对五四的选择性记忆。结论基本类似李泽厚的“救亡压倒启蒙”。还算平稳的一本书。
评分材料用得很到位,对于五四的两代人的区分也明确且得当,论述相当充分
评分后来跟叶老师交流了一下,觉得书里的一些基本思路有问题。
评分“革命也许能够打倒专制和功利主义,但它本身决不能够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旧的偏见被消除了,新的偏见又取而代之。”——所以现在所谓的“微革命”能实现价值革新么?五四中的每一个体都复杂到难以解读,别说厘清这场新旧交织中西激荡的启蒙运动史。某些地方也要让人感叹,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评分刻画了“五四一代”的新人,在救国的抱负里,为自由思想而战。值得考虑的是,作者似乎将“这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完全限定在“1919年汇聚在北京大学的学生”,为1890年的一代(九十年代),是否周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