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本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专家杉山正明撰写,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推荐,直接涉及的是9世纪后半期至14世纪末大约五百年间的历史。作者没有像中国人通常惯于接受的那样,依照“唐—五代—两宋—元”的历史变迁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相反,被很多人想当然地看做是阻断、破坏了本应由两宋来实现的国家统一大业的夏、辽与金,不再仅仅是出现在音乐正剧里的几段不和谐的变奏或插曲,而都在本书中担当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由它们来贯穿从唐到元这一时段的中国史进程,作者认为本书所涉五百年乃至六百年间历史的整个进程,正是开启欧亚大陆世界史和中国史邂逅、交锋的六百年。
【作者简介】杉山正明,1952年出生于静冈县。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在该校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修满博士课程。曾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讲师、京都女子大学副教授,现为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专业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蒙古古代史,从中央欧亚大陆游牧民的视角描绘的新世界史图景受到高度评价,于2003年获第六届司马辽太郎奖。主要著作有《大蒙古的世界》、《忽必烈的挑战》、《蒙古帝国的兴亡》、《耶律楚材及其时代》、《游牧民眼中的世界史》、《蒙古帝国与大元兀鲁斯》。
【译者简介】乌兰,蒙古族,1954年4月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至1987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进修。2004年至2005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展蒙元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出版有学术著作《<蒙古源流>研究》、《<元朝秘史>校勘本》等,用汉、蒙、日、英等文种发表了几十篇学术论文。
乌日娜,蒙古族,1953年11月生,内蒙古外国语职业学校专职教师。1989年、1996年曾两次前往日本,参加国际交流基金日本语国际中心日语研修活动。曾多次担任日语口译工作。
对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杉山正明是这一系列书的作者里最出名的几个之一。早前就知道他其他几本书,比如游牧民的世界史,忽必烈的挑战。但真正读他书这是第一本,总体感觉大概介于三星四星之间。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不同于普通人历史观念的角度,即所谓从北方游牧民族,内...
评分天啊。。。。我从来没看过有学者这样写过书。。。。。为什么,为什么作者能那么武断的开那么多嘴炮????????
评分这本书可以概括为“日本侵略军的辽金元史观”,为历代异族侵略者正名,诋毁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语言和中国人。看了此书,也就知道日本人为什么对侵华历史不道歉、不忏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样的“历史学者”,应该严格禁止踏上中国土地。
评分从安史之乱讲起,抛开王朝叙事,以契丹-沙陀的关系为主线,聚焦“唐王朝”空名之下东亚世界政治军事团体的浮沉,尤其关注契丹的国家建设,这一吸收郡县制汉地小中华治理方式同时保留草原帝国固有优势的新国家形式由蒙古帝国集其大成,从而明清和现代中国能在此基础上维持大中华格局,北京这一小中华边地也因此成为大中华首都——在此之前,唯一达到这种规模的盛唐只是以郡县制小中华为核心,在广阔边地以各种不稳固的权宜之计维系薄弱控制的“瞬间大帝国”;五胡北朝时代的胡人集团在进入内地后则成了脱离草原母体的军事集团。这一段“与唐宋变革并行的故事”自然照亮了许多被王朝叙事掩盖的“真实”历史,但也不见得多新鲜,且作者极度情绪化,偏见之深较之他所鄙夷的汉族史家只多不少;作为通史,谋篇布局上也个人色彩过强。姚大力老师序言写得漂亮。
评分六章篇幅,有四章是在讲契丹,关于西夏、金和元的内容严重不足,虽然被推荐者姚大力老师鼓吹为“非均衡的奇妙张力”,但这种结构的严重失衡实在不敢恭维。90%的篇幅都是对相关史实的叙述,感觉像是历史故事书,而不是通史著作,综合和分析也是严重不足。作者试图重新确立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却陷入了逢汉人文献必反的另一个极端,很多观点情绪化严重。这一卷实在让人失望。
评分从安史之乱讲起,抛开王朝叙事,以契丹-沙陀的关系为主线,聚焦“唐王朝”空名之下东亚世界政治军事团体的浮沉,尤其关注契丹的国家建设,这一吸收郡县制汉地小中华治理方式同时保留草原帝国固有优势的新国家形式由蒙古帝国集其大成,从而明清和现代中国能在此基础上维持大中华格局,北京这一小中华边地也因此成为大中华首都——在此之前,唯一达到这种规模的盛唐只是以郡县制小中华为核心,在广阔边地以各种不稳固的权宜之计维系薄弱控制的“瞬间大帝国”;五胡北朝时代的胡人集团在进入内地后则成了脱离草原母体的军事集团。这一段“与唐宋变革并行的故事”自然照亮了许多被王朝叙事掩盖的“真实”历史,但也不见得多新鲜,且作者极度情绪化,偏见之深较之他所鄙夷的汉族史家只多不少;作为通史,谋篇布局上也个人色彩过强。姚大力老师序言写得漂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