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1956—1966,1966—1976,1976—1986,1986—1996,1996—2006,2006—2013……
杨牧的诗创作,主要累积于原刊诗集十四种。各集收特定阶段长短作品数十首,又以辑分,鱼贯胪列,略识其时代先后,突出外在语境之表情与命意,则主题风格也可能随时浮现,外加完稿年份各别注记,背景形迹更见显著,则所谓诗集之为阶段性创作之反省,或对未来的展望,其理自明。惟十四集出版年岁渐远,早期原刊屡为绝版停印,因新铸版型改以长编三部之方式陆续面世,即台湾洪范版《杨牧诗集》三种(第一集出版于1978年,第二集1995年,第三集2010年)之由來。按此《杨牧诗选》(1956—2013)即根据以上三集总汇五百余首外加新作若干选编辑成,五取其一,改订次第,概以时代先后排列,十年一期,隐去辑目与完稿年份,减低具体或主观色彩,重现诗的归属于思维感受取舍之间。
杨牧,本名王靖献,早期笔名叶珊,1940年生于台湾花莲,著名诗人、作家。1964年自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保罗•安格尔及其妻聂华苓创办的“国际写作计划”诗创作班,获艺术硕士学位,在爱荷华的前后期同学有余光中、白先勇、王文兴等日后引领台湾文坛的作家。
杨牧自十六岁开始写作,超过半世纪的创作生涯,累积出无数难以超越的文学经典,并曾分别于北美、台湾、香港等地任教,长期从事教育工作,身兼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与学者多重身身份,作品译为英、韩、德、法、日、瑞典、荷兰等文,获吴三连文艺奖、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多项重要文学奖(其中,马悦然翻译《绿骑:杨牧诗选》[Den grone riddaren]中文、瑞典文对照版,荣获2011年瑞典皇家图书馆书籍艺术大奖),影响后进无数。
代表作有《柏克莱精神》、《搜索者》等,以及文学自传《奇来前书》、《奇来后书》。作品曾被译为英文、德文、法文、日文、瑞典文、荷兰文。译著有《叶慈诗选》、《英诗汉译集》等。
“但知每一片波浪都从花莲开始”,文学大师系列电影“他们在岛屿写作”,重新诠释、纪录六位台湾文坛重量级文学家(林海音、周梦蝶、余光中、郑愁予、王文兴以及杨牧的生命与创作历程),其中杨牧电影,即《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当代最好的汉语诗人。 叶姗时期受郑愁予形容,走的是古典中国风。 中期接受了欧风美雨的沐栉,风格更趋现代,文采丰赡斐然。 杨牧最好的作品应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创作,融古今中外于一炉,内容深邃而不晦涩,文字像长期把玩的玉石,圆润有光泽,音韵和缓舒展,像古...
评分读罢全书,最让我惊讶的是作者的诗歌所涵盖的范围之广:有从《诗经》中寻章摘句的故事,有用离骚体悼念古人的诗歌,有引用唐诗记述杜甫等伟大诗人的叙事诗,有和英文诗顾盼生辉的仿外文诗,有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当代诗…… 而诗歌的内容,更是充满了愤怒,忧伤,悼念,哀叹,...
评分 评分文/梁文道 北大退休的教授,钱理群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非常有名的观念,叫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讲的就是有这么一些年轻人,也许学习成绩非常好,也许看起来十分地乖巧,但实际上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努力钻营,就算他最后进得了北大跟清华,但是到了最后,他仍然是一个利己的人...
评分开卷100,第1期 但不要问我小蠋蛹在茧里等待什么,蝶的生机不是我的主题。——《主题》 这样的诗歌保留着白话诗开拓的痕迹,它彻底回过神、转向古典诗歌去寻求对于何为诗歌的认定。 如众多学者所凿凿的那样,本土诗歌之区别于异域正在于它的抒情性,“发乎情”、“手之足之,舞...
2019#52 像一场黏糊糊又毫无激情的中年性交
评分极好
评分我觉得杨牧还是写散文会好一点,90年代之前的几乎所有诗都对于我来说很晦涩,可能是我认识的字和词少的关系。我觉得读诗最重要的就是一种认同感,你写不出来,我就觉得不是好诗。里面只有不到十首我觉得好,我觉得这本书是梁文道打广告的
评分好的诗歌无法用言语赞美
评分有人问我公理和正义的问题,超强的画面感和直指人心的拷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