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中國曆史 講談社 日本 考古 海外中國研究 先秦史 宮本一夫
发表于2025-02-07
從神話到曆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本書為講談社《中國的曆史》中的“神話時代、夏王朝”一捲。
《中國的曆史》為日本講談社百周年獻禮之作,是日本曆史學傢寫給大眾的中國通史讀本。叢書自上古到近代,內容涵蓋量大,撰述者均為日本該領域的代錶性學者,作品大多構思巧妙,寫法輕鬆,觀點新穎,富於洞見,但同時又吸取瞭近些年來的諸多學術成果,利用瞭最新齣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讀性與嚴肅性兼備的重磅曆史佳作。
本捲作者從一二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東亞最早的人類、不同的石器工業傳統談起,娓娓道來。由自然環境到文化分區與譜係,再到大的時段劃分,則頗有指點江山、縱橫捭闔的大將風度。這些敘述是解讀遠古中國必不可少的輪廓性勾畫。日後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喜劇,都是在這個大的自然和文化背景下上演的,它們奠定瞭後世中國發展的基礎。
作者的許多總括性認識如他山之石,發人深省:“我們不能用以中原為中心的單一的發展規律和戰國時代以後正式成形的中華的概念或者說是中國的概念來看待其後的中國史”。“以中華文明為主乾的中國史觀不過是著眼於一方的區域曆史”,“中國的曆史並不隻是農業社會的曆史”。“商周文化是南方的文化軸,北方青銅器文化是北方的文化軸”,(兩條文化軸的)“接觸地帶纔是生成新的社會體係的源泉所在”。種種錶述,都頗富啓發意義。
【作者簡介】宮本一夫(Miyamoto Kazuo)
1958年生於鬆江市。京都大學文學部畢業。京都大學文學研究院碩士、(文學)博士學位。曾任京都大學文學部助教、愛媛大學教授。現任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院教授。專攻東亞考古學。主要研究東亞新石器時代至初期鐵器時代的比較考古學及比較文明論。現正在中國開展關於水田農耕起源地及解明初期青銅器的共同研究。2003年獲第十六屆濱田青陵奬。
【譯者簡介】吳菲,畢業於日本山口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文學碩士。譯作有《西域餘聞》、《浮雲》、《手鎖心中》等。
作為上古史或上古考古基礎入門書還是很不錯的,資料比較豐富,有一套自己的說理邏輯但也不囿於此,中間大量的考古成果概述也屬入門級,打重點而淺嘗輒止。如果能耐住性子讀完應該對非專業讀者或入門學生收獲不小吧?
評分以考古的角度梳理三代前的曆史,細緻有餘,趣味性和宏觀上略顯不足。
評分作為上古史或上古考古基礎入門書還是很不錯的,資料比較豐富,有一套自己的說理邏輯但也不囿於此,中間大量的考古成果概述也屬入門級,打重點而淺嘗輒止。如果能耐住性子讀完應該對非專業讀者或入門學生收獲不小吧?
評分後半部分可以和@考古人許宏 老師的《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對照閱讀。有趣的是,宮本一夫相信二裏頭遺址就是夏王朝,但並不認為其形成瞭早期王權國傢,最多是在·形成過程中進瞭一大步,而許宏老師對二裏頭和夏王朝的關係持謹慎態度,卻認為二裏頭時期,至少二期以後已進入廣域王權國傢的範圍。更有趣的是,許老師為這本書寫序的時候,並沒有強調後一個差彆。
評分枯燥歸枯燥,這一點絕不能掩飾本書的價值。日本學者寫這書的時候是娓娓道來,不標新立異也不自圓其說,我想這種踏實的學風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全書多是講述遺址的挖掘與後期研究,以特彆而論特殊,從幾個代錶性的遺址來分析同一時期的生活與文化特徵。讀過之後對中國考古學的成績可以有所瞭解,另外對中國遠古社會麵貌的還原也讓人心中有數,瞭解先民的情形,以真實而對比神話,其也快哉。
这本书是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的第一本,从神话到历史,讲的就是从中国的远古意识到能明确证明的商王朝,可以看出作者的视野比较宏大,一些论述让人耳目一新,应该是需要兼通东亚地区的文化发展才能有如此见解的吧,书中对于中原中心观与东亚两河流域中心观的摒弃也是中国历史研...
評分《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套系列书籍的第一部。这一部着重于史前文明,更多的是从考古学的角度来阐述,确实有些枯燥。其实,我更感兴趣的是日本这个历史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但近代以来在思维意识又脱离亚洲的国家如何解读、看待中国历...
評分宫本先生从考古学材料入手,构建了史前时代至夏商时期的包含生业、祭祀、社会组织、区域交流等方面的社会图景,既有同时代的横向关联,又有对不同时代同类现象的纵向联系与思考。作者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可见一斑。或许是一衣带水隔海相望,且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与...
評分 評分夏是存在的,但不是夏王朝,夏只能算作一个区域文化(二里头文化,仅限于伊河、洛河一带),商才是第一个王朝。其一是因为商文化的区域大大扩展,北至河北南部(商人的发源地),南至湖北,东至山东西部,西至河南西部,并且在边境建有城址,是商王派往管辖边境区域的枢纽,这...
從神話到曆史:神話時代、夏王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