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钱穆 历史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国史 中国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经典
发表于2025-02-22
国史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穆作品系列:国史新论》作者钱穆“旨求通俗,义取综合”,从中国的社会文化演变、传统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个侧面,融古今、贯诸端,对中国几千年历史之特质、症结、演变及对当今社会现实的巨大影响,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精彩剖析,内中各篇,“有以分别眼光治史所得,有以专门眼光治史所得,有以变化眼光治史所得。《钱穆作品系列:国史新论》的每一论题,必分古今先后时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变。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则本之于当前社会之思潮。”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
全是中国专门历史的大题目,社会,政治,教育于考试制度,知识分子和士,文化和历史人物,这些在上个世纪甚至直到现在仍然被热切的讨论的大问题,从钱先生这样的大家视角来看,有了一些奇妙的异性。我们接受的相同的前提事实可能得到不一样的结论,得到相同的结论,可能来自于不同的推论。有些角度或许失之偏颇,但值得敬佩的是,这样一个老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的时间内从未停止过思考,至少一些地方可以看出钱先生是对西方历史有自己的想法的。假如你试着理解一个在中国传统被全面否定的时期一个不希望矫枉过正的老人的心情,并把这些演讲当作一篇篇argument来读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本书最漂亮的是123关于社会演进的分段,678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状态(你甚至可以把所谓士大夫情怀往钱先生身上套。)最精彩。
评分《中国知识分子》这篇这么棒,我怎么现在才看到?
评分真正的学者 看着不枯燥 耐看 但将中国文化抬的有些过高 而认为欧洲文化都是弊端 这一观点有些不太认可 欧洲文化应该自有欧洲文化的优势 而中国文化也应该有自己的弊端 客观一些更好。
评分该文是钱穆对于中国的文化的思考集合,通过回顾中国传统的各个方面来反思现代中国的道路。内容其实也不是全部正确,有些可能牵强偏颇(例如:科举评价,社会主义,君主专制等内容)但是是一个思考,也是儒学现代化的尝试。作者功力深厚,史料和儒家经典应用随处可见,观点虽多年以后,仍让人深醒,值得多次阅读。
评分钱老的书,大学时断断续续读过不少,但不系统,准备找一个月系统读一下
近日拜读了钱穆先生的《国史新论》,有获益匪浅处,有我心戚戚处,也有不敢苟同处。 钱穆先生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一个“大”字。譬如本书第一篇《中国社会演变》,钱穆先生便是从极大处入手,先以西方的封建一词说起,然后转回中国,自西周开始历数各个朝代,于每一时期中只...
评分钱穆《国史新论》中的连篇胡话 在《再版自序》中钱穆先生自称:“虽属分篇散论,自谓亦多会通合一之处,而无扞隔抵牾之病。”“ 然数十年来,自幸尚能不懈于学问,而所得终亦未见有先后大相违背处,故每以自恕。” 事实果真象他自己自我吹嘘的那样吗?非也!这本篇幅并不大的小...
评分随便翻看,恰好扫过“中国历史上之名将”一节,大笑。几乎全是一厢情愿的糊涂话。 老夫子腹笥虽广,逻辑阙如,大概是吾国“洵洵然醇儒之风”吧。老话说人情练达即文章,钱夫子则认为人情练达即六韬,其余不过是顺势而然,洞彻人心人事则用兵横扫千军。绕不过桓温、魏武时,就赶...
评分大一时,我在古玩街的书摊上淘到了三联书店版钱穆系列中的五本书。《国史新论》是其中最让我兴奋的一本。它让我对高中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很是警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这个词语上。 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底是启于何时,终于何年的?封建二字意味着什么?自此,钱穆先生把我引入了中国史...
评分早在大学入学伊始,我就偶然读到了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读完觉得酣畅淋漓,颇多感慨。对于何为历史、为何治史,又如何治史,有了一点模糊的概念。四五年之后,再来读钱先生的《国史新论》,酣畅淋漓的感觉再次油然而生。 钱先生的书中,随处可见他对中国历史的宏大把握,...
国史新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