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死亡=悲哀=美,这是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一个等式。 死亡在到来的那一刹那,如同樱花绚烂地飘落,这是美的极致,也是他们所想要的理想状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死亡意味着纯洁、干净和超脱。他们毫不畏惧死亡,坦然地面对死亡,欣赏死亡,而且他们像是在体验死亡,甚至乐于...
評分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評分收拾旧文档,看到这篇大一的作业,写的什么自己都不记得了,贴出来留个纪念吧~~ 《菊与刀》读书报告 阅读书籍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版 一、作者及其学术生涯简介 1.作者生平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是美国当代著...
評分中日文明在外表上看来极为相似,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和文字律令,也体现在精神层面的佛教信仰和儒家礼仪。但当两个文明逐步向现代过渡之时,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很快就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令人诧异的变革,而中国却在守旧与进步之间步履蹒跚。两者的表现与各自的现代化起点...
評分在我看来,尽管本尼迪克特同学多次有意识地对照了中日两国的文化,但是她写到的那些日本特征还是有好多应该算在中国头上。比如重视等级秩序的传统,情义在社会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重视一些非功利的个人修行,以家庭伦理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等等。 真正属于日本独特性的,应...
作者與評價者從一開始就以一種自己很瞭解這個國傢的眼光動筆,有選擇性地取材,卻並沒有交代自己為何選擇這些現象,然後如何去瞭解這些現象,去還原這些現象;而是把自己的眼光強加於這些現象,擴大現象的某些部分去力爭自己的理解是正確的。 念得很辛苦,因為太多書裏含有太多的主觀意識。 念到最後纔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我所謂的主觀意識的根源就是,作者一開始就把她的研究對象當作為對手,並且是以打敗對手為目的而進行對對手的研究,她過渡地關注在瞭那個對手與自己的不同,因為她所為的打敗=同化;至於為何她的研究對象會變成現在她所看到的那樣,對她來說根本不重要。因為,正如作者自己說的:要與日本作戰,我們必須瞭解日本人的行為方式。她要的是作戰,而非理解。
评分有點期待看到一本外國人寫中國人的書,不過相信很難能夠寫得全麵,中國人的diversity多多瞭,難以像寫日本人那樣子一言蔽之。
评分日本社會經過50年的變遷已經物是人非 但是不可否認Ruth的研究對當時的美國社會瞭解日本這個國傢是起到關鍵作用的 是具有開創性的
评分非常失望
评分“No foreigner can decree, for a people who have not his habits and assumptions, a manner of life after his own image."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