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马建国,诗人,散文作家,自然之子,自称是“为了这个星球的现在与未来自觉地尽可能减少消费”的人。
1960年1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系,翌年春正式入学,并接触朦胧诗。1986年,经海子推荐读到《瓦尔登湖》,受此书影响,由 诗歌彻底转向散文创作。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1998年在其居住的小区东部田野的一个固定位位置,对同一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开始二十四节气的写作。1999年5月19日19时,因肝癌医治无效辞世。终年三十九岁。
苇岸著有《大地上的事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太阳升起以后》(2000年)、《上帝之子》(2001年)、《最后的浪漫主义者》(2009年)等作品,其散文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
新版的《大地上的事情》首度收入苇岸历时一年拍摄的二十四节气照片,并第一次从自然文学的角度对苇岸的写作以及日记进行了编选。
苇岸在1988年1月11日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冬天的门窗紧闭。方方正正的阳光斜切进屋里,仿佛一块玻璃没入静水中,也可以想象是白昼伸进来的一只手,拉你离开晦暗的环境。这感觉,就像是永远停留在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充满诗意。我很喜欢苇岸的文风,像刚收割下来的庄稼,也...
评分远古传来的清晰而亲切的声音。朴素之源,表饰未生的原质。到达事物核心最短的路程。舒畅的思想,每个时代都饮用的空气。现代面貌的根据,人类灵魂的保存。”读古希腊诗人萨福一首诗,苇岸留下了这样一串词汇,现在恍觉,它们俨然是苇岸作品灵魂的解码。也许他最醉心的,就是选...
评分南师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张小兵老师谈及苇岸: 我读苇岸还是十多年前的事,好像是因为读到西渡的一首诗《苇岸》,内容大概是说苇岸将骨灰撒在五月的麦地,“那是属于你自己,你也属于它的土地”。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什么人才能拥有土地,又理所当然地被土地拥有?于是就去找...
评分苇岸,指的是长满芦苇的河岸。这个应该是苇岸先生向往的生活环境吧,所以才会起这样的名字,在长满芦苇的河岸安静地生活也的确与苇岸先生的气质十分契合。苇岸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静静的,与他同样不张扬的作品一起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我常后悔太晚才知道苇岸与他的作品,...
评分诗人的内心住着一个孩子。他用孩子般的透明映照着这个世界的丰富与美好。诗人的眼底有一条通往灵魂的最切近的路。今天我们读苇岸,无论如何跳不过他的诗人身份。絮语般流淌在大地上的文字,饱含着诗性的甘美。诗歌创作向来是物象与意境的完美结合,借咏物以言志,婉转含蓄,物...
看完以后,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钢筋森林,有点惆怅。诚然,神造的东西越来越少,人造的东西越来越多。苇岸说自己不适合进入21世纪,结果生命恰恰停止在20世纪的尾巴上,大概也是上帝于心不忍。
评分朴素,慈悲,敬畏,但毫无文采
评分来自大地与诗的散文,正是我所爱。
评分虽然看过,但是现在想收藏一本。
评分文字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