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马建国,诗人,散文作家,自然之子,自称是“为了这个星球的现在与未来自觉地尽可能减少消费”的人。
1960年1月7日出生于北京市昌平县北小营村,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哲学系,翌年春正式入学,并接触朦胧诗。1986年,经海子推荐读到《瓦尔登湖》,受此书影响,由 诗歌彻底转向散文创作。1988年,开始写作开放性系列散文作品《大地上的事情》。1998年在其居住的小区东部田野的一个固定位位置,对同一画面拍摄一张照片,开始二十四节气的写作。1999年5月19日19时,因肝癌医治无效辞世。终年三十九岁。
苇岸著有《大地上的事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太阳升起以后》(2000年)、《上帝之子》(2001年)、《最后的浪漫主义者》(2009年)等作品,其散文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
新版的《大地上的事情》首度收入苇岸历时一年拍摄的二十四节气照片,并第一次从自然文学的角度对苇岸的写作以及日记进行了编选。
泥土就在身旁——读《大地上的事情》 大约十多年前,从一本流行的散文选本上第一次读到苇岸的长篇散文《大地上的事情》节选,就被震动了。那些年还没读过《瓦尔登湖》,对海子也只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知这些文章和梭罗和海子有关。 如果翻找那两年的读书摘...
评分远古传来的清晰而亲切的声音。朴素之源,表饰未生的原质。到达事物核心最短的路程。舒畅的思想,每个时代都饮用的空气。现代面貌的根据,人类灵魂的保存。”读古希腊诗人萨福一首诗,苇岸留下了这样一串词汇,现在恍觉,它们俨然是苇岸作品灵魂的解码。也许他最醉心的,就是选...
评分这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是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但却更像是写给今天的读者看的——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那种远离城市、亲近土地的意念,在城市化日渐加深的当下无疑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 可能因为作者原是诗人,这里的散文倒不如说是以诗的语言写成的,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努力“将...
评分这本书中的大部分篇章,是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但却更像是写给今天的读者看的——因为其中所蕴含的那种远离城市、亲近土地的意念,在城市化日渐加深的当下无疑能得到更多人的共鸣。 可能因为作者原是诗人,这里的散文倒不如说是以诗的语言写成的,如他自己所说的,他是努力“将...
评分在一棵钻天杨树下,面朝一块田地,诗人拍摄了二十个节气时的景象。 在新居的屋檐下,他观察胡峰筑巢的全过程,即便蜂群离去,空巢也被他视为家徽。 在乡间小路,诗人警觉地发现树上有一只神秘的猫头鹰在日光下闪躲,并把它记入日志。 在落日笼罩的天空下,他读着秒,观测夜星...
来自大地与诗的散文,正是我所爱。
评分灵魂仿佛受到了一次洗礼
评分看完以后,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钢筋森林,有点惆怅。诚然,神造的东西越来越少,人造的东西越来越多。苇岸说自己不适合进入21世纪,结果生命恰恰停止在20世纪的尾巴上,大概也是上帝于心不忍。
评分远没有9.1的高分那么好。
评分远没有9.1的高分那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