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文献研究与田野考察的总结,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植物与文学这一主题的方方面面——文学作品中植物名称的辨析与古今演变,植物的文学意境,国画中表达画家情意志趣的植物,礼仪植物及文学植物引进史均有涉及,可以说是作者近半个世纪研究成果的最为系统、最为集中的展现,可以满足读者对该主题的阅读需求。第二版借鉴、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内容达一百余处,置换图片二十余幅。
你相不相信植物会解决文学史上的公案?它们说《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11种,后40回每回3.8种。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潘富俊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学的科学家,他业余时间乐于沉浸在诗文歌赋,在书房中遨游于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将古文中的植物与现代植物学体系中的植物相比对,追根溯源,考订名目,分辨其中虚实,考评植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以科学印证文学,以文学丰富科学的维度。他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中国古典场景。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游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成语植物图鉴》、《红楼梦植物图鉴》等。左手文学,右手科学,在看似无关的两个领域摸索潜行,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中国古典文学赏析增开了一扇视窗。
读书,其目的之一无疑是要获取知识,且是有用的。文章最忌长篇大论,又无逻辑可循。《草木缘情》讲究的是文学性和科学性两者融合,可以让你在诗文歌赋中徜徉,又可让你在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效率获取有用的知识。你若不服,请来看—— 其一,图文并茂最易记。市场上不乏一些类似...
评分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内容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从诗经、楚辞、小说、成语典故、国画中的植物,以及文学中的植物名称、与文学的相关性,以及文学中的蔬菜瓜果、药用植物、庭院观赏植物等方面进行阐述。 好的地方是,终于让我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名称为何物,...
评分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内容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从诗经、楚辞、小说、成语典故、国画中的植物,以及文学中的植物名称、与文学的相关性,以及文学中的蔬菜瓜果、药用植物、庭院观赏植物等方面进行阐述。 好的地方是,终于让我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名称为何物,...
评分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内容就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从诗经、楚辞、小说、成语典故、国画中的植物,以及文学中的植物名称、与文学的相关性,以及文学中的蔬菜瓜果、药用植物、庭院观赏植物等方面进行阐述。 好的地方是,终于让我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植物名称为何物,...
评分汪曾祺先生散文集《人间草木》里有段话:“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这是文人笔下的日常烟火;潘富俊的《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则如此写:西瓜原产非洲,约在南北朝时进入中国,古人称为“寒瓜”...
有比较完整的数据做支持。书画文学作品都以植物做切入点,作为资料备用。
评分整理辛苦啦。 此书书香漫漫呢。
评分主角是植物而非文学 想看美文的文艺童鞋肯定失望咯 ;其实这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完整 很多小点都可以拓展出去
评分xj
评分本来抱着想好好读一下的心,结果看第一节发现里面说桃花源记是骈文,开始自我怀疑去百度,感觉好像不是吧-。-就开始担心有没有讲错的东西,最后就大致翻了一遍,做了一点笔记。 按各种分类方式详实地讲了古典文学中的各类植物,统计数据也多,图也不少,看着还是挺好的。 希望其他地方没有错吧…(桃花源记真的是骈文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