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大學校園文化

民國時期大學校園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葉文心
出品人:
頁數:418
译者:馮夏根
出版時間:2012-8-27
價格:6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161273
叢書系列:海外中國研究文庫
圖書標籤:
  • 民國
  • 曆史
  • 大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中國近代史
  • 葉文心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民國史
  • 大學教育
  • 校園文化
  • 知識分子
  • 曆史研究
  • 文化史
  • 教育史
  • 社會史
  • 人文精神
  • 學術風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民國時期的大學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瞭北京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的聖約翰大學、交通大學、上海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公學等京、滬兩地大學不同的辦學風格、校園文化,及其與上海經濟,民國政治、國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動關係,敘述瞭民國都會學院精英在政治、學術的交互拉力中雖取得國際化,但在國內環境中卻無所適從、漸入頹唐的艱難過程,是作者在中國近代教育史和上海都市文化史領域研究多年的一部力作。

著者簡介

葉文心,早年畢業於颱灣大學曆史係,後赴美深造,1984年獲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曆史學博士學位。1994—2000年任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現任該校曆史係講座教授暨東亞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化史、社會史、上海都市文化史等方麵的研究。英文著作有: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 (1990), 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1996),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2007)等。

圖書目錄

寫在書前
導言
第一章語文與學識
一、中國高校中英語的使用
二、翻譯與寫作:文化優先性問題
三、內地的英語教學
四、20世紀20年代北京的國學
五、北京以外的國文教學
六、雅文化與樸學的嚴謹
七、解讀國學傢:文化、民族與考證
八、清華大學1933年國文入學考試公案
第二章聖約翰大學與上海資産階級文化
一、上海:社會景觀
二、上海:文化環境
三、聖約翰大學的成立: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四、英語壓倒漢語:“商業和科學的基督教文明”
五、聖約翰大學的社會成分
六、“團隊精神”:上海資産階級的文化風格
七、民族主義的挑戰
.第三章從地方士紳書院到中産階級大學
一、交通大學與技術官僚精英的崛起
二、工科學校中國學的地位
三、上海的本國私立大學之起源
四、中國公學和私立學校的商業化
五、復旦公學
六、南京與高等教育的政治氣候
七、知識分子圈的政治
八、對抗南京:中産階級學校和自由主義政治
九、中産階級大學的兩難睏境
第四章上海大學和革命理想
一、上海大學:神話與現實
二、激進大學的誕生
三、大革命前革命實踐活動的經費籌措
四、連接教室與街頭
五、對學問的激進批評
六、革命的學業規劃
七、通俗社會主義及其激進追隨者
八、事後追憶與曆史過程的比較
九、暴力的結局
第五章黨化教育
一、自由放任、欣欣嚮榮:國民黨統治前的上海
二、控製和調配:國民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
三、黨化和中山大學模式
四、黨化和政府對大學的滲透
五、南京與省城文化
第六章大學生活之代價
一、大蕭條後的失業及大學生缺乏就業能力
二、學雜費
三、繳費和收費
四、文憑工廠
五、作為文化和政治問題的生活風格
六、封閉校園中有規律的生活:燕京與清華
七、受監護:上海私立大學的學生生活
八、體育運動
九、北京大學和穿著中式長袍的窮學者
十、長袍、西裝和製服
十一、各種形象的並置
第七章“異鄉”:後五四時期的校園思潮
一、絕望的深淵:文學視角
二、幻滅與孤獨的階級性:一場爭論
三、渴望愛情:巴金的《滅亡》
四、絕望感的剪影:兩種觀點
五、道德共同體的缺失
六、處在無情的宇宙中:大學生的人生觀
七、憂鬱美學的復興
八、反傳統主義
九、不幸福的傢庭
十、逃人愛和科學
十一、自我和社會的對立
十二、自我、社會、技術和近代化:國民黨的解決方案
十三、公與私的融閤:革命者的觀點
十四、審美主義的道德觀
十五、最終的悲劇
注釋
文獻縮略語
參考文獻
專業術語
索引
譯後記
圖錶目錄
圖1上海務本女子中學學生會成員(約1910年)
圖21921—1922年的聖約翰大學足球隊
圖3上海復旦大學主教學樓(1926年)
圖4流行觀念一:上海大學生和資産階級的頹廢
圖5流行觀念二: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學生成為馬剋思主義青年
圖6清華大學俗文學社成員(1931年)
圖7清華大學基督教青年會會員(1933年)
錶1高等教育機構的地理分布(1934年)
錶2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數(1934年)
錶3上海、北平一天津和南京一蘇州的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數(1934年)
錶4北平一天津和上海的獨立高等院校招生人數(1934年)
錶5南京政府十年時期中國主要高等院校名稱及其所在地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象牙塔还是战场?——读《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 张洪彬 大学校园在很多人眼中都是“象牙塔”,被视为逃避现实的世外桃源。然而,这种看法离真实情况可能相去甚远,在近代中国尤其如此。透过叶文心所著《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一书可以看到,古今之变、中西交冲这些时...  

評分

摔啊,国内死活找不到英文版的,托香港的、英国的同学找,都是review,电子版没有,LSE图书馆有现成的,可惜看不到。台湾的熟人说可以带我去台大图书馆找找,好希望有啊。待见吧。 译者真是做了一份良心活儿。翻译很好。读完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标题“于过去见到现在”。 比如,...  

評分

建国前的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都是野鸡大学,北京大学是合并了燕京大学,那时候北京大学连研究生院都没有的,似乎校舍都是套用的燕京大学的。 复旦就不用说了,上海医科大学当年的名声都比复旦高好几个档次,远东第一医学学府。 这本书竟然拿当年的野鸡大学出来论述,太搞笑了。

評分

建国前的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都是野鸡大学,北京大学是合并了燕京大学,那时候北京大学连研究生院都没有的,似乎校舍都是套用的燕京大学的。 复旦就不用说了,上海医科大学当年的名声都比复旦高好几个档次,远东第一医学学府。 这本书竟然拿当年的野鸡大学出来论述,太搞笑了。

評分

摔啊,国内死活找不到英文版的,托香港的、英国的同学找,都是review,电子版没有,LSE图书馆有现成的,可惜看不到。台湾的熟人说可以带我去台大图书馆找找,好希望有啊。待见吧。 译者真是做了一份良心活儿。翻译很好。读完后最深的感受就是标题“于过去见到现在”。 比如,...  

用戶評價

评分

齣中譯本瞭,寫博士論文時很重要的參考書,葉文心的另一本《外省行人》希望也有人能翻譯齣來

评分

事無巨細的標注,認真的態度。然後,是覺得,一百年下來,倒退瞭不少

评分

這本書期待已久,讀完卻又比較失望,真是槽點滿滿。首先是翻譯,貴校曆史係博士團隊集體參加也是醉瞭,更要命的是,封麵上英文原著的書名還赫然在目,卻被直接壓縮成瞭簡單粗暴的“校園文化”,固然譯者可以找很多理由來解釋他們的苦衷,但中譯本的書名還是太過誤導人瞭。然後就是各章的敘述都太過浮泛,有太多問題淺嘗輒止,可能這也是海外中國研究的典型毛病——其實我覺得葉文心在處理民國大學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關係問題時有很多切入點選取得彆開生麵,國內高水平的研究者是能夠藉由她的啓發迅速産生新思路的,然而她自己卻止步於發現問題瞭,很可惜。此書還有一大特點是注釋極長,快趕上半本書的厚度瞭,以至於我接下來還要很花一番工夫把注釋裏跟燕大有關係的資料統統都整理一遍。史實錯誤我就不多說瞭:它甚至構不成主要缺點。

评分

挺好玩

评分

從英文書名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就可以看齣這本書隻是在用民國時期的大學校園作為切入點,最終想要得到的答案還是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發展的內在邏輯。大學是國傢與社會關係摺衝的重要場域,由20世紀乃至至今之歷史觀之,黨化教育以及個人工具化教育最終佔據瞭主導地位,這也象徵瞭自民國以來國傢力量的逐漸膨脹。從另個角度言,1949年之後國傢各種行為的脈絡與邏輯皆在民國大學校園中有跡可循。而這也就是此書最後一章想要揭示的核心——最終的悲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