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第二編《人與物》中,我之所以從人口學和經濟學兩方麵來描繪我國曆史的基本框架,這是因為人口和經濟是曆史深層運動中最明顯的和最易於把握的徵兆……人口究竟有多少?物産怎樣使人的生存繁衍成為可能?或者,它們以怎樣迫使人嚮前邁進,脫離開這條或那條路綫,放棄這種或那種既得陣地?安德烈·皮亞蒂埃稱人口為“人力資源”,吉·波瓦2則過一步認為,人口是首要的“指示數據”,是“最少隨意性的標準”。有鑒於此,本編前兩章所要探討的乃是人口問題,即“從史前時期到公元1000年期間的法國人口數量及其長周期波動”和“公元1000年以來的法國人口數量及其長周期演變”;第三章和第四章將著重論述經濟問題,標題分彆是“直至20世紀的農民經濟——基礎結構”與“直至20世紀的農民經濟——上層建築”。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2012.11.09——2012.11.13
评分當資料本比較好,對這套書我的觀點傾嚮於認同賴建誠先生的觀點。。。
评分當年讀過,這一本重點談與人口相關的問題,還是覺得長時段的這部分不夠清晰。
评分人口、移民、文化與多元化法國的形成
评分類似法國人口史,但並不僅著重人口一方麵,篇幅不長,所以大多數論點都沒有辦法細細展開。作者認為“人口和經濟史曆史深層運動中最明顯的和最易於把握的徵兆”,在本書中的確忽略瞭大人物和大型的政治事件,而是通過描繪基層人口、人種和經濟組織來體現法國的曆史演進綫索。本書另一個重點是布羅代爾長時段的研究思路,常常以百年為一個計量單位,粗綫條地分析,這也使這一本不到兩百頁的書能夠涵括自史前至當代的發展曆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