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概念史研究

亚洲概念史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孙江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4-12
价格:5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1516
丛书系列:亚洲概念史研究
图书标签:
  • 概念史
  • 思想史
  • 历史
  • 孙江
  • 社会学
  • 历史学
  • 文化研究
  • 近代史
  • 亚洲概念史
  • 研究
  • 历史哲学
  • 文化认同
  • 概念演变
  • 思想史
  • 区域研究
  • 历史叙述
  • 知识体系
  • 跨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概念史”一语最早见诸黑格尔《历史哲学》,是指一种基于普遍观念来撰述历史的方式。20世纪中叶以后,概念史逐渐发展为一门关涉语言、思想和历史的新学问。从概念史的角度来看,概念由词语表出,但比词语含有更广泛的意义;一定的社会、政治经验和意义积淀于特定的词语并被表征出来后,该词语便成为概念。概念史关注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通过对历史上主导概念的研究来揭示该时代的特征。《亚洲概念史研究(第2辑)》由孙江和陈力卫编著。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代序:概念史与社会史
类的概念
近代思想史上的“民族”及相关核心概念通考――兼释“中国”与民族主义论争
一、“民族”与nation考略
二、中国早期民族主义与相关核心概念
三、关于中国民族认同的论争
四、综论:nation是意识构造与“心灵”
布鲁门巴哈在东亚:“人分五种说”在东亚的传布及文本之比较
一、引言
二、来华西人与“人分五种说”
三、“人分五种说”在日本的传布
四、“人分五种说”在清末民初的传布
五、人种概念:一个比较群的世界
中国“社会”:一个扰人概念的历史
一、引言
二、旧秩序的瓦解
三、理想化的“社群”:群
四、脱节的“社会”:社会
五、结论
“社会”概念翻译始末――明治日本的社会概念与社会想象
一、“社会”概念
二、“社会”一词出现前
三、“社会”一词的生成――1875年,作为背景的公共领域
四、结语
黑格尔哲学在清末中国
一、引言
二、黑格尔在晚清中国
三、日本管道
四、作为工具的黑格尔
五、章太炎与黑格尔
六、结语
新名词
“文明”与“社会”奠定的历史基调――略论晚清以降“新名词”的浮现对“中国历史”的重塑
一、“新名词”之“入史”:“文明”与“教化”的视野
二、以“社会”为核心的“新名词”
三、围绕“新名词”的争辩
四、余论
从“新名词”到“关键词”:以“殖民地”为例
一、前言
二、“殖民”与“殖民地”的初期使用:“新名词”的诞生
三、作为“规范词汇”的“殖民”与“殖民地”
四、从“瓜分”到“殖民地”
五、“帝国主义”与国族危机的想象
六、结语
数:帝国的算术和近代世界
一、数量化:19世纪后期中国的新的写作方式
二、作为帝国算术的统计
三、谁的数
四、作为帝国知识的统计和近代世界
近代各种“主义”的传播与《清议报》
一、引子
二、“主义”在日本的对译
三、《清议报》对“主义”的吸收(1898―1901年)
四、“帝国主义”的流行
五、“主义”的发展扩大
六、小结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封皮很差,手感不行。

评分

方维规梳理近代中西思想nation概念丛丰实细密。论society概念如何翻译进入中日两文注目西欧社会学范畴和东亚社会转型之互动。章清论清末新名词引入对传统史学影响宏阔可观。陈力卫聚焦《清议报》传播“主义”。帝国知识数量化一文有趣。另有孙江潘光哲张仲民个案

评分

方维规梳理近代中西思想nation概念丛丰实细密。论society概念如何翻译进入中日两文注目西欧社会学范畴和东亚社会转型之互动。章清论清末新名词引入对传统史学影响宏阔可观。陈力卫聚焦《清议报》传播“主义”。帝国知识数量化一文有趣。另有孙江潘光哲张仲民个案

评分

一年里反复翻过几次。帮助我形成了我现在的问题意识,标记一下,勉励一下我的论文写作。

评分

封皮很差,手感不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