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台湾大学著名社会学者叶启政先生的新著。全书致力于对当前社会科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计量与统计方法进行理论反思,意在打破社会科 学研究的“范式迷思”。
当今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在美国社会学传统的影响下,日益表现出以经验实征方式进行量化研究的趋势。本书致力于对这种“范式迷思”进 行理论反思。作者回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形成的文化-历史语境,尤其注重对统计方法中的核心概念“均值”与“变异量”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指出其并不具有超越特定时空场域的普遍有效性。最后,作者以韦伯的“理念类型”作为一种特别的思考模式,陈述其在社会学思考中可能具备的丰富而深邃的意义。本书兼具思想史与科学史的特点,极大程度地打开了反思科学方法的大门。
叶启政,台湾大学心理学学士、硕士,美国密苏里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文化社会学。主要著作有《进出“结构—行动”的困境——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论述对话》、《迈向修养社会学》、《象征交换与正负情愫交融》等。
有志于用计量、计算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年轻学人应该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教训。当然也可能如书中所引的LaPiere的发现: 人们的态度常常是与其行动不一致的。这样的事实意涵着,不论人们如何细心而谨慎地使用,实际具体表现的行为模式(经常用所谓的操作变项来等同)...
评分有志于用计量、计算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年轻学人应该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教训。当然也可能如书中所引的LaPiere的发现: 人们的态度常常是与其行动不一致的。这样的事实意涵着,不论人们如何细心而谨慎地使用,实际具体表现的行为模式(经常用所谓的操作变项来等同)...
评分有志于用计量、计算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年轻学人应该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教训。当然也可能如书中所引的LaPiere的发现: 人们的态度常常是与其行动不一致的。这样的事实意涵着,不论人们如何细心而谨慎地使用,实际具体表现的行为模式(经常用所谓的操作变项来等同)...
评分有志于用计量、计算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年轻学人应该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教训。当然也可能如书中所引的LaPiere的发现: 人们的态度常常是与其行动不一致的。这样的事实意涵着,不论人们如何细心而谨慎地使用,实际具体表现的行为模式(经常用所谓的操作变项来等同)...
评分有志于用计量、计算方法研究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科学的年轻学人应该可以从本书中得到很多教训。当然也可能如书中所引的LaPiere的发现: 人们的态度常常是与其行动不一致的。这样的事实意涵着,不论人们如何细心而谨慎地使用,实际具体表现的行为模式(经常用所谓的操作变项来等同)...
深具启发的依旧是均值人和离散人的讨论,如果人人都是社会学家,可不可以人人都是其它有关社会生活学问的专家?所谓艺匠格局更凡俗的版本则是将研究对象从他者转变为他人进而理解为自己的一个向度或可能,将例外与偶然视为常态,也即将之接纳为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评分相对于前年的北大讲座来说,本书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这样一本知识社会学的力作,实是汉语社会学界前无古人的成果。搭配柯拉柯夫斯基《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一起阅读,就会得到立体式的快感。
评分1.统计方法对美国社会学界的支配及过程; 2.“测量”或量化如何攫取社会科学的权力宝座; 3.从“平均类型-集体类型-理想类型”的概念延变看统计方法内涵之空洞; 4.破除社会学式之“成事在人,败事由天”之迷思; 5.案几上的艺匠人,浮世下的想象者;
评分好看好看,很有启发。
评分用系谱学的方式梳理了实证主义、计量方法和统计学的方法背后的权力,有力地说明了经验研究向度。很喜欢最后一章,社会学家作为说故事者。数据也是故事,等着人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