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历史 晚清和民国 中国近代史 清史 史料 社会 近现代史 中国
发表于2024-12-22
帝国的回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授权,国内首次出版
☆外国人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客观展现中华民族在特殊年代里的探索与跌撞
☆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杨天石、王开玺共同推荐。
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之死、禁烟运动、新政、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死和他们死后的政治安排、宣统皇帝即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被赶出朝廷、张之洞之死、清末立宪思潮、各省谘议局的设立、武昌起义爆发和扩展、袁世凯出山镇压武昌起义等事件。作品视角独特,论述详细深刻,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晚清史。
《泰晤士报》,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为约翰•沃尔特。
作为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由于长期秉持“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泰晤士报》在很多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实录而已。
评分选题视角确实独特,不强求翻译的话当史料读看看当时英国报纸的立场和叙事蛮有意思的,常常有一种隔岸观火、坐享渔利的滑稽感。
评分弱国无外交,国家利益从来就是个伪命题。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评分浅
评分从外媒报道反观中国时局之变化,对还原与研究晚晴历史不啻为一种有益而必要的视角。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二:1)对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的评价,特别是对李的评价与国内已有的否定性评价和翻案式评价都有较大差异;2)对清末政改的评价,从中感觉到一些“隔膜”,要么是西方人太“理想化”,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状理解不透,亦或先入为主而陈见太深?
说起北洋时期,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混乱的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同时劳苦大众还要承受着殖民者的剥削压迫,而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共和,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使中华民族能够站起来而努力。但是,在外国媒体眼中的北洋时期又是怎...
评分1901-1911年,是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随着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的签定,清王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无论皇室内部,还是官僚阶层,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无不在孜孜追索帝国复兴、崛起之术。一场自上而下发起的“新政”,登上了历史舞台。帝国的最后十年,革新...
评分1901-1911年,是大清帝国的最后十年。随着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的签定,清王朝的统治已是风雨飘摇。无论皇室内部,还是官僚阶层,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无不在孜孜追索帝国复兴、崛起之术。一场自上而下发起的“新政”,登上了历史舞台。帝国的最后十年,革新...
评分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家的近距离观察与认识,很多时候远不及西方人隔岸观火式的远眺。《泰晤士报》在150余年前的观察,不仅当时的中国政界知识界知之甚少(或曰普遍并不看重),即使在今日,这些极富洞见、堪称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仍被视若失去了时效的“新闻作品”而在理当认真审视...
评分在正统的历史课本中,李鸿章一直都被人作为卖国贼,是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路线的执行者,先后签订《中俄密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四面大好河山,都一一送人,说是千古罪人也不为过。但在洋务运...
帝国的回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