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智晚节考》一书为余英时先生的一部名著,初版于1972年。多年来作者又不断发现新的资料,做出新的补充考证及修订。本书详细追溯了方以智晚年的活动和他最后自沉于惶恐滩,但仍然不是一般意义的传记研究。作者希望通过他在明亡后的生活与思想,试图揭开当时移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因为明、清的交替恰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翻地覆的悲剧时代。
余英时(1930-),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现为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年-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2006年获美国国会图书馆颁授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Kluge Prize rewards lifetime achievement).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我认识一位聪明骄傲的朋友,偏爱所有动脑斗智的游戏,他的电脑扫雷游戏最快纪录为87秒,却始终不看推理小说,有一次,他听我们众人高谈阔论推理小说烦了,撂下一句狠话:‘我这辈子所知道的最好的推理小说是,余英时先生的《方以智晚节考》。’” 以上这段文字是我所见过...
评分与藤原琉璃君完全相同,我也是从《时间的女儿》前言中的那个小故事知道了这本“史上最强推理小说”。 终卷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本这样的书——买前惦记的真苦,读来感觉真乐,买下藏在架上真值。这种书经常一两年碰不到一本,一辈子攒不满一架子。 读此书切入点甚多,研究方氏...
评分 评分与藤原琉璃君完全相同,我也是从《时间的女儿》前言中的那个小故事知道了这本“史上最强推理小说”。 终卷发现,自己面对的是一本这样的书——买前惦记的真苦,读来感觉真乐,买下藏在架上真值。这种书经常一两年碰不到一本,一辈子攒不满一架子。 读此书切入点甚多,研究方氏...
评分余英时先生一直关注“士”文化。作为“遗民”的“士”,由于身处颠沛流离、朝不保夕之境地,伴随以生命作抗争的过程,其人格特质得以充分彰显,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因此,观方以智的后半生,不仅可以体会明朝遗民的风骨,还可以进而感受士的气节。 从一个普通现代人的...
确实是迷你陈寅恪
评分丸不出盤被認做中國思想史研究的自然前提,是不是應該懷疑一下的。
评分两日读毕。讲实话观感一般,本书的考证很多人赞扬说细致入微堪比侦探小说(当然也有朋友说这考证好个屁xd)。我个人觉得通篇读下来顺着余老板逻辑走确实有几处考证严丝合缝,找不出他的非来,尤其是最后自沉惶恐滩考,逻辑相当紧密,令人信服,但是重点在于“没有意义”,考证当然不只是为了考证,如辛大师所说第一位的目的在于“事实的正确”(说实话辛大师这一理论只赞同部分),但是或许余老板在这里确实严丝合缝的考对了他晚年活动的部分轨迹以及死事的真相,但还是没有意义,我觉得取向就有问题,作为现代史家,站在遗民立场“表彰遗民”我可以理解,但不能接受,但这确实余立论的重大立足点,诸如死节,怨气,隐晦,比拟文天祥之类的话,倘若读者站在清朝廷立场上,估计会直接撕书吧~道理是一样的。这本书在我看来只有学术史意义,而且是当代学
评分: B248.935/8946-1
评分何人抱器归张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