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腐败、药物滥用,以及药品回扣和“处方费”,直至“板凳费”之类“创收”,都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
在现有卫生体制下,在危害极大的污血事件中,最难治理的,其实不是民,而是官。
为什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十年来只开花,不结果?
无论是财政买单,还是医保保底,中国穷人应该有免费药。
体制机制改革,根本上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民众,能在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公平合理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舍此之外的堂皇言辞,大抵可认为是扯淡。
直面医改前途步步维艰的瞬间,直面理想回归照耀的瞬间,让我们心忧天下。
朱幼棣,学者、作家。曾为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现为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员。
生于浙江黄岩。曾作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2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首届地球奖、中国新闻荣誉奖获得者,国家软科学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大学兼职教授。
朱幼棣在诸多方面有较深研究。出版过十多部著作,其作品多次获奖。这是继《后望书》后又一部力作。
这是一本奇书。看到书名《大国医改》,似乎应该全方位讲讲中国医疗的困境和弊端,剖析医疗产业的关系,改革的困难和阻碍,阐释一下可选的方案。看过两三章,你就发现,其实这书写的完全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嘛,书名应该叫《朱幼棣论中国医改》。不过也无所谓了。 我觉得最精彩的要...
评分谁来诊断“医改”? 书评人 张天潘 “一般人民的心理不容许科学与商业同时同等的发展。打盐水一针,收大洋拾元,是日见不鲜的事实,就蛮可以证明医学商业化后必定流于欺骗。最漂亮的医生,应用最漂亮的器具与言语,专门伺候社会上极少数的阔老爷姨太太,是今日社会上大多...
评分----"有拼凑嫌疑 2011-01-11 11:26:55 徐 查看徐的所有评论 我是怀着很大的希望买的这本书,但是看到中间249页和271页出现 了同样的例子,但是数据还不一样,顿时心寒啊!" 这是卓越上的唯一一条评论. 顿时就不想买这本书了. 谁看过的能说说是这个情...
评分2005年7月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公布了一项课题研究成果,他指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断言一出便引来众多讨论。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几乎所有领域里的改革都号称是成功的,且是取得重大进展的。为何偏偏医改举步维艰?之后的...
评分整体来讲我是比较推荐这本书的,无论是学医的人想要对医疗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还是非医学专业而对医改比较感兴趣的人想了解一下(这句话有点长不好意思啊)。 但是作者可能个别观点有点激进,个别案例呢让我觉得哑然(也许是身在首都,所以很多事连想都不可能想到)不知道是真是...
一声叹息啊!
评分唉……看了之后对医改稍微有点了解,但依旧一团乱麻。大概这些本来就很难理清吧~(逻辑不好的人自我安慰)
评分2012-09-09读毕,鉴于作者的背景,所写资料很丰富,有助于整体认识医改的问题,并且也隐含指出了医改不只是本身改革的问题,整个国家的顶层设计是重要约束条件。缺点是不是实证思路,逻辑上偶尔存在自相矛盾的情况
评分P7其实,药费在医疗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不到一半,其余一半则是反复检查化验治疗等费用...在我国城市医院中,进口药和单独定价的“原研药”占药品总量的80%以上,大医院知名医院里基本药物已近绝迹,因而与普药降价无关;P62 高收费:重复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P89从事医疗的高端服务、专科服务的,走向行政严格监管下的市场;从事初级医疗卫生服务部分的回归公益,这才是公立医院改革必须遵循的主线;P214国家药品定价双轨制(对已过期的国外专利药给予追溯性行政保护);P308我国各地医保基金的增加,多数并非高效的商业投资的回报,其筹资的主要来源,除个人和单位外,政府财政拨款占了相当部分。
评分太厚了,用刀切成两半,随身带包里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