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埃德濛德·鬍塞爾
出品人:
頁數:537
译者:倪梁康
出版時間:2010-10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69311
叢書系列: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哲學
圖書標籤:
  • 鬍塞爾
  • 現象學
  • 哲學
  • 時間
  • 意識
  • 德國哲學
  • 西方哲學
  • 西哲
  • 現象學
  • 時間意識
  • 內時間
  • 意識
  • 知覺
  • 心理學
  • 哲學
  • 存在主義
  • 鬍塞爾
  • 時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內容簡介:從20世紀50年代起,更緻力於翻譯齣版馬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古典學術著作,同時適當介紹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錶作品。我們確信隻有用人類創造的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纔能夠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這些書籍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係統,匯編為叢書,纔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纍。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04年已先後分十輯印行名著400餘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一輯。到2010年底齣版至460種。今後在積纍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齣得更好。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編者引論
A 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第一部分1905年內時間意識現象學講座
引論
第1節 對客觀時間的排斥
第2節 關於“時間起源”的問題
第一章 布倫塔諾的時間起源學說
第3節 原初的聯想
第4節 將來的獲得與無限的時間
第5節 由於時間特徵而産生的錶象變化
第6節 批判
第二章 時間意識分析
第7節 解釋:對時間客體的把握是瞬間的把握和延續的行為
第8節 內在時間客體以及它們的顯現方式
第9節 關於內在客體之顯現的意識
第10節 流逝現象的各個連續統。時間圖式
第11節 原印象與滯留的變異
第12節 滯留作為特殊的意嚮性
第13節 一個印象先行於每個滯留的必然性。滯留的明見性
第14節 時間客體的再造(次生迴憶)
第15節 再造的進行模式
第16節 作為當下擁有的感知對立於滯留和再迴憶
第17節 感知作為自身給予的行為對立於再造
第18節 對於有關延續與後繼之意識的構造,再迴憶所具有的意義
第19節 滯留與再造的區彆(原生的和次生的迴憶或想象)
第20節 再造的“自由”
第21節 再造的各個清晰性層次
第22節 再造的明見性
第23節 被再造的現在與一個過去的相閤。對想象與再迴憶的區分
第24節 再迴憶中的前攝
第25節 再迴憶的雙重意嚮性
第26節 迴憶與期待的各種區彆
第27節 迴憶作為關於曾被感知的意識
第28節 迴憶與圖像意識。迴憶作為設定的再造
第29節 當下迴憶
第30節 在滯留變化中對象意嚮的保持
第31節 原印象與客觀的、個體的時間點
第32節 在對這一個客觀時間構建上再造的參與
第33節 幾個先天的時間規律
第三章 時間與時間客體的構造階段
第34節 構造階段的劃分
第35節 被構造的統一與構造著的河流的區彆
第36節 構造著時間的河流作為絕對的主體性
第37節 超越客體的顯現作為被構造的統
第38節 意識流的統一與同時和後繼
第39節 滯留的雙重意嚮性與意識流的構造
第40節 被構造的內在內容
第41節 內在內容的明見性。變化與不變
第42節 印象與再造
第43節 事物顯現與事物的構造。被構造的立義與原立義
第44節 內感知與外感知
第45節 非時間的超越之構造
第二部分 1905~1910年間對時間意識分析的續加和補充
附錄一 原印象及其變異的連續統
附錄二 當下化與想象——印象與想象
附錄三 迴憶與感知的關聯意嚮。——時間意識的諸樣式
附錄四 再迴憶與時間客體和客觀時間的構造
附錄五 感知與被感知之物的同時性
附錄六 對絕對河流的把握。——四重意義上的感知
附錄七 同時性的構造
附錄八 意識流的雙重意嚮性
附錄九 原意識與反思的可能性
附錄十 時問的客體化和在時間中的事物性的東西的客體化
附錄十一 相即感知與不相即感知
附錄十二 內意識和對體驗的把握
附錄十三 作為內在時間客體的自發統一的構造。——作為時間構形和絕對時間構造意識的判斷
B 錶明此問題發展的增補文字
<一引入對“清新”迴憶和“再”迴憶的本質區彆以及關於時間意識中的內容變化與立義區彆>
<從大約1893至大約1901年>
第1號 對一個持續較長的變化進程之統一的錶象是如何成立的?<直觀與再現>(約1893年)
第2號 時間感知的明見性、迴憶等等
第3號 <相即的期待>
第4號 沉思。<感知、迴憶與期待。>
第5號 <作為簡單行為的持續感知。>(1898~1900年)
第6號 <布倫塔諾與記憶的明見性問題。>
第7號 直觀、過去存在的明見性——對過去存在的單純錶象。<對在原生迴憶中的內容變動之假設的虛假必然性。>
第8號 通過相似而完成的相即。——對一個對象的錶象與對此對象之感知的錶象。<以“逐漸淡化”的方式還被意識到的東西作為此前被感知之物的圖像類似代錶。>
第9號 爭論。<迴憶的當下性,被迴憶之物的過去存在。>
第10號 在原初的過去意識與再迴憶之間有一個本質區彆,對此問題的老的和最初的觀察
第11號 就時間客體的流逝部分而言,感知的瞬間相位具有想象的特徵嗎?
第12號 <時間意識的明見性。>
第13號 對一個時間性的東西的感知與對時間性的感知
……
附錄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按:看的头大,稍不注意,就走神了,抓不住思路和要点。逼自己用这个摘抄笨办法一点点记下来,好像能读进去了,后面的就没有再抄了。。。P1指原书页码。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编者引论 P1 1. 在1906年9月25日的一则日记中,...  

評分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译出版,使得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比较完整地引入了汉语学术领域, 这个部分是理解胡塞尔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如此,由于 胡塞尔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这个视角也只能提供窥视他的思想大厦的少数几个窗口。 好在现在有许多致力于胡塞尔翻译的学者...

評分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译出版,使得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比较完整地引入了汉语学术领域, 这个部分是理解胡塞尔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如此,由于 胡塞尔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这个视角也只能提供窥视他的思想大厦的少数几个窗口。 好在现在有许多致力于胡塞尔翻译的学者...

評分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翻译出版,使得胡塞尔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被比较完整地引入了汉语学术领域, 这个部分是理解胡塞尔的一个重要视角。尽管如此,由于 胡塞尔的思想资源极为丰富,这个视角也只能提供窥视他的思想大厦的少数几个窗口。 好在现在有许多致力于胡塞尔翻译的学者...

評分

按:看的头大,稍不注意,就走神了,抓不住思路和要点。逼自己用这个摘抄笨办法一点点记下来,好像能读进去了,后面的就没有再抄了。。。P1指原书页码。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德)胡塞尔著;倪梁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编者引论 P1 1. 在1906年9月25日的一则日记中,...  

用戶評價

评分

不斷邊緣化的時間,淡齣視域

评分

翻譯寡淡機械、拘文牽義、平平復平平,漢語素養匱乏,多半就是從英語翻譯過來的。當然本身原作也是類比舉例推演得都很平庸,平庸之人當個論文手當不瞭哲學發明傢謝謝。終於知道為什麼一直覺得黑格爾和陳譯的海德格爾“好看”,因為翻譯得奇僻,果然“好看”纔是讀書第一要義。

评分

我在讀鬍塞爾全集第23捲時也感到有類似問題:知覺--感覺模式,或者像編者說得立義--立義特徵模式有問題——我甚至覺得鬍塞爾的知覺、感覺、感覺內容、感覺素材等一套關於感知的術語有點問題。編者說那個模式的區分雖然有問題,但不是最重要,是因為在時間意識模式中顯得不重要瞭?他所指的那個模式不具備普遍性,例外正是時間意識嗎?經驗論的缺陷不僅在於不區分內容和對象,而且不區分立義,內容和對象這三者——盡管它不是不能區分立義和內容,但它粗糙的簡單對應地處理等於不能做齣區分。對時間意識的解釋上,不談所欠缺的知覺層麵,在感覺層麵上布倫塔諾的解釋也不同於鬍塞爾:鬍塞爾說“它始終把過去的因素附著在新的錶象上”,這正是滯留的特徵,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滯留的彗星尾會越拖越長;而布倫塔諾的“原初聯想”就不這麼運作瞭——正如

评分

看過的最無聊的一本哲學書,無聊啊無聊。原本是為瞭看懂些純粹現象學通論準備的,然而並沒有什麼用處。

评分

抽象的迴憶不能再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