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艺术 绘画 美学 林泉高致 画论 山水 中国 艺术史
发表于2025-01-22
林泉高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论山水画创作的重要专著。作者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人,著名画家。《林泉高致》由郭思编述其父郭熙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见解而成。
《林泉高致》产生在中国山水画充分成熟的时期,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自然美与山水画的许多基本问题。郭熙认为,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以解决“君子”厌烦世俗事务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的所谓“卧游”的思想,早在南朝的宗炳就已提出。但宗炳是谢绝仕途的隐士,而郭熙却是为宫廷服务的山水画家。因此他对自然美的看法,既不同于宗炳,也不同于以纵情山水求得精神解脱的文人画家。
在绘画理论史上,郭熙最早明确而具体地提出,山水画家应当努力创造一种美的境界,使观者“如真在此山中”,产生可游、可居的感觉,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同时,境界的创造,又与表现山川“意态”的美不能分离,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冬山惨淡而如睡”等说法,表明郭熙看到了山水的“意态”美,同人的感情与自然景物的交流密切相关。他和同时代的苏轼,都看到了诗画在意境上的相通点。郭熙还强调画家不应单纯模仿一家一派,也不应拘泥于一时一地的景色,而应“饱游饫看”,广泛摄取山水美的“精粹”,而后加以熔铸创造,这和西方绘画中强调实景写生很不相同。郭熙在探求山水画的艺术美的过程中创立了“三远”说,即高远、深远、平远,在理论上阐明了中国山水画所特有的三种不同的空间处理和由此产生的意境美、章法美。
《林泉高致》存世的古版本有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和文渊阁本等。
郭熙,北宋画家,绘画理论家,字淳夫,河南温县(今属河南)人。工山水。出身布衣,好道学,喜游历。善画,初无师承,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画山石多用卷云或鬼脸皴,画树如蟹爪下垂。熙宁(1068-1077)间为图画院艺学,后任翰林待诏直长,成为宫廷画院重要成员。于画论方面亦有建树,总结出对四季山水的审美感受及山水构图三远法等。[1]创作活动旺盛的时代正是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元丰间(1068-1085年)。
关于中国文人山水画有何规则如何构图为何意先缘何不同的精要叙述,对于我等门外汉实在只可观不可解,却是被其精神自然所吸引。
评分曾经整本背下来过的书。
评分怎么这么厚?
评分嘴上说什么林泉之心隐逸情怀,但身体还是很诚实嘛郭巨巨……《山水训》干货太多了!好评!
评分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
读《钱钟书与他的时代》,其中谈及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引用五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后来读过此书,颇有感触,此番意境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评分读《钱钟书与他的时代》,其中谈及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引用五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后来读过此书,颇有感触,此番意境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评分读《钱钟书与他的时代》,其中谈及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引用五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后来读过此书,颇有感触,此番意境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评分读《钱钟书与他的时代》,其中谈及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引用五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后来读过此书,颇有感触,此番意境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评分读《钱钟书与他的时代》,其中谈及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引用五代画家郭熙的《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后来读过此书,颇有感触,此番意境大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林泉高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