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熱愛電影,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偉大的知音,他們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裏愛、讓•雷諾阿、路易•德呂剋、安東尼奧尼、安德烈•巴贊、喬治•薩杜爾、亨利•朗格盧瓦、特呂弗……他們曾改寫瞭電影史,並非因為他們在特定時代擔負瞭某個身份,更因為他們對電影有著共同的熱愛和癡迷,這獨特的熱愛和癡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蘇珊•桑塔格說:“電影是一場聖戰,電影是一種世界觀。喜愛詩歌、歌劇和舞蹈的人心中不僅有詩歌、歌劇和舞蹈,但影迷會認為電影是他們的唯一。電影包容一切——他們的確做到這一點,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種精神,一種對電影的熱愛、信仰和忠誠,如果沒有對電影的愛,就沒有電影的曆史。
本書作者根據旅法多年積纍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述瞭“迷影”如何改變瞭電影和電影文化的曆史,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傳奇雜誌《電影手冊》,從因癡迷電影而破産的喬治•梅裏愛到電影理論傢安德烈•巴贊與薩特的論戰,從1950年代的“作者論”到1968年的“朗格盧瓦事件”……作者從“迷影情結”衍生的理論話語和美學話語角度觸發,對“上鏡頭理論”、“攝影機筆論”、“作者論”等電影理論史上諸多重要話題的話語背景進行瞭清理,文筆生動又不失嚴謹,是電影愛好者、電影專業學生不可多得的必讀佳作。
李洋,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大學協會(Erasmus mundus)客座研究員,《看電影》雜誌、《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傢。譯有《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萊昂內往事》,2006年以“大旗虎皮”的網名創辦中文電影百科網站。
我第一次接触到苏珊桑塔格和安德烈巴赞就是在虎皮老师的《迷影文化史》中,当电影百年之际,各国媒体、影评人都在积极回顾、总结、讴歌第七艺术时,很难想象对电影如此迷恋的桑塔格会写出“如果电影迷恋死了,电影也就死了”这样震耳发聩的句子。其后在法国电影新浪潮部...
評分题目起大了。『法国迷影文化史』还差不多。 切入点很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有点牵强,看完了觉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确实都是因为迷影而联系起来的。 达内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识面相距甚远,看着费劲。 要不是因为法国人对于理论,思辨,定义的热爱,我也很难想到其他...
評分题目起大了。『法国迷影文化史』还差不多。 切入点很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有点牵强,看完了觉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确实都是因为迷影而联系起来的。 达内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识面相距甚远,看着费劲。 要不是因为法国人对于理论,思辨,定义的热爱,我也很难想到其他...
評分 評分题目起大了。『法国迷影文化史』还差不多。 切入点很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有点牵强,看完了觉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确实都是因为迷影而联系起来的。 达内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识面相距甚远,看着费劲。 要不是因为法国人对于理论,思辨,定义的热爱,我也很难想到其他...
準確的說更該叫法國迷影文化史,去上海的路途中讀完。參照前人的迷影壯舉,實踐自己的迷影之旅,更是彆有意味。很受啓發的書,我喜歡這種如宗教般的狂熱,並希望永遠沉迷其中。
评分長見識瞭,轉!不轉不是電影人。
评分這本書嚴格來說應該叫做《法國迷影文化史》。書名雖然起得稍為大瞭一點,卻無損該書是一部為迷影文化正名的佳作。迷影精神,就是影迷的信仰。
评分我是不相信魔鬼的,希區柯剋也不會相信。如果真的存在魔鬼的話,那大概就是薑文本人,集暴戾愚蠢殘忍驕傲於一身。就像裏維特所批判的那個張開翅膀的鏡頭,此作者喜歡薑文是道德問題。
评分這是一本相當棒的華語作者的電影書。我一直希望能夠讀到一本演義式的電影史,一本由影迷構建的電影譜係,恰好這本書達到瞭我的祈願。它雖不全麵,但自成一體,並且十分好讀,愛不釋手。“迷影”一詞,將深深影響中國電影思潮的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