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熱愛電影,你會在這本書中找到偉大的知音,他們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裏愛、讓•雷諾阿、路易•德呂剋、安東尼奧尼、安德烈•巴贊、喬治•薩杜爾、亨利•朗格盧瓦、特呂弗……他們曾改寫瞭電影史,並非因為他們在特定時代擔負瞭某個身份,更因為他們對電影有著共同的熱愛和癡迷,這獨特的熱愛和癡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
蘇珊•桑塔格說:“電影是一場聖戰,電影是一種世界觀。喜愛詩歌、歌劇和舞蹈的人心中不僅有詩歌、歌劇和舞蹈,但影迷會認為電影是他們的唯一。電影包容一切——他們的確做到這一點,電影既是藝術,也是生活。”迷影是一種精神,一種對電影的熱愛、信仰和忠誠,如果沒有對電影的愛,就沒有電影的曆史。
本書作者根據旅法多年積纍的大量第一手資料,講述瞭“迷影”如何改變瞭電影和電影文化的曆史,從1895年電影的誕生到傳奇雜誌《電影手冊》,從因癡迷電影而破産的喬治•梅裏愛到電影理論傢安德烈•巴贊與薩特的論戰,從1950年代的“作者論”到1968年的“朗格盧瓦事件”……作者從“迷影情結”衍生的理論話語和美學話語角度觸發,對“上鏡頭理論”、“攝影機筆論”、“作者論”等電影理論史上諸多重要話題的話語背景進行瞭清理,文筆生動又不失嚴謹,是電影愛好者、電影專業學生不可多得的必讀佳作。
李洋,法國戴高樂大學電影學博士,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影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歐盟大學協會(Erasmus mundus)客座研究員,《看電影》雜誌、《南方都市報》專欄作傢。譯有《特寫:阿巴斯和他的電影》、《萊昂內往事》,2006年以“大旗虎皮”的網名創辦中文電影百科網站。
痴迷,推动发展。说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电影史,但是 一,每一种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科技的发展都是由一些痴人推动的,感觉是拿出来一个茄子告诉所有人,“看啊,这是茄子!” 二,除了第五篇是讲安东尼奥尼的,而且还不忘记和特吕弗比较,都是讲法国。那既然如此,何必要用...
評分痴迷,推动发展。说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电影史,但是 一,每一种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科技的发展都是由一些痴人推动的,感觉是拿出来一个茄子告诉所有人,“看啊,这是茄子!” 二,除了第五篇是讲安东尼奥尼的,而且还不忘记和特吕弗比较,都是讲法国。那既然如此,何必要用...
評分题目起大了。『法国迷影文化史』还差不多。 切入点很特别,刚开始的时候我还在想会不会有点牵强,看完了觉得这些不同领域的人物确实都是因为迷影而联系起来的。 达内的那一章和我的知识面相距甚远,看着费劲。 要不是因为法国人对于理论,思辨,定义的热爱,我也很难想到其他...
評分李洋的《迷影文化史》,标题起大了,一是这本书只讲了法国的迷影人物和事件;二是它不能算是“史”,里面时间逻辑很混乱,主观评述颇多。我认为,迷影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激情文化,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感性不足;而作为“文化史”来说,它又显得不够理性。 《法国迷影人物评传》...
評分在第79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年事已高的马丁斯科塞斯终凭借《无间行者》拿到了迟来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功德圆满。五年后的2011年,这位学院派电影大师放弃了擅长的意大利黑帮片题材,选择从儿童的视角给电影写一封情书,《雨果》的故事感动了无数影迷。年过古稀的斯科斯赛借此片...
長見識瞭,轉!不轉不是電影人。
评分李洋老師用激情順暢的語言描述著曆史上迷影者的激情,讀下來痛快極瞭,自己的電影神經也被挑撥的異常興奮。不過從書寫角度來說,稱之為“法國”迷影文化史更為恰當。
评分不讀完還真不行啊拍桌!~~易讀,有趣,資料豐富。加上對於熱衷於觀察研究粉絲文化的自己來說,迷影這個詞一步到位揭示中心。總有種“看吧,我就知道”的感覺~
评分這是一本相當棒的華語作者的電影書。我一直希望能夠讀到一本演義式的電影史,一本由影迷構建的電影譜係,恰好這本書達到瞭我的祈願。它雖不全麵,但自成一體,並且十分好讀,愛不釋手。“迷影”一詞,將深深影響中國電影思潮的發展。
评分129頁。李洋給安德烈·馬爾羅頒瞭一座諾貝爾文學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