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尼亚》是二○○八年诺贝尔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一位法国地理学家在墨西哥勘探地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坎波斯”——也就是“乌拉尼亚”。这里的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流浪者,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和阶级,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被压抑,他们不用上学,他们需要学习的是自由和真理。这个理想国在人类社会的围攻下被迫迁移。去寻找它的出路。作者通过对这个理想国的描述来讽刺现代社会的弊病,读来耐人寻味。
勒克莱齐奥,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此后他相继出版了四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1980年,勒克莱齐奥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1994年,在法国《读书》杂志的一次读者调查中,他被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200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奖 获得者勒克莱齐奥说:“西方文化过于突出其城市性、技术性,妨碍了其它的表现形式,如地方性、情感性的发展。人类的整个不可知的部分被理性所掩盖了。正是这种认识促使我转向其他文明。”怎么转向呢? 《诉讼笔记》的主人公亚当,一个离家出走,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
评分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反映当下风潮的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书中构建了一个类似陶渊明式的理想国的地方。
评分我们看到的这片天空,这片拥有太阳和繁星的天空, 正是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将 要看到的。对于天空而言,我们既是老人又是孩子。 (——《乌拉尼亚》) 我们每个人都曾仰望过繁星璀灿的夜空,但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夜空的深邃? 勒克莱齐奥在《乌拉尼亚》里,用...
评分这是个彩虹民族,没有根基,没有未来,只有各种各样的色彩,只有当下,只有梦想。他们的生活,因梦想而真实。 无所谓知识,无所谓时间,“我们不知何日,也不知何时。”忘却时间是一种美丽。 仰望星空,一样重视大地,离开坎波斯前,每个人都带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一小片星空。...
评分朝向希望行进的人世之镜 ——评法国勒•克莱齐奥长篇小说《乌拉尼亚》 此人想把世界的根底撬翻一个个儿,再在其上缔造一个新统(新的心智传统)吗?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不管出于积极还是在无奈之中都要应对的——理想。 《乌拉尼亚》,可以被视为...
叹口气。勒克莱齐奥看来不适合我。我读过他三本小说了,总觉得他的故事都是故弄玄虚。
评分不知为何,总觉得这本小说叙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完全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让我觉得读下去能看到点什么东西
评分感觉全书最后三分之一叙述视角有问题,跟前面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坎波斯到最后竟有愈发浓厚的宗教意味,虽然勒克莱齐奥及时悬崖勒马,点出老贾迪对于自己那一套数学和天文学的信任,但是写到最后他还是不免有些宗教长老的气质,这就略微有些尴尬了。学术的乌托邦与流浪者所建立的生活的乌托邦同时失败,挺无奈的,有时候人面对来势汹涌的资本的包围毫无办法。
评分好难看。。。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