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尼亚》是二○○八年诺贝尔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之一。一位法国地理学家在墨西哥勘探地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坎波斯”——也就是“乌拉尼亚”。这里的人都是从世界各地来的流浪者,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和阶级,都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被压抑,他们不用上学,他们需要学习的是自由和真理。这个理想国在人类社会的围攻下被迫迁移。去寻找它的出路。作者通过对这个理想国的描述来讽刺现代社会的弊病,读来耐人寻味。
勒克莱齐奥,1940年出生于法国尼斯,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并获得勒诺多文学奖。此后他相继出版了四十余部作品,包括小说、随笔、翻译等。1980年,勒克莱齐奥获得保尔·莫朗文学奖,1994年,在法国《读书》杂志的一次读者调查中,他被评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法语作家之一。200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诺奖小说是杯需要经年的酒 每年的10月份,对我们国内许多读者来说,大约都会遭遇到一场新奇的阅读体验,当诺奖被公布之后,获得文学奖的那一位作者和他的作品,便会像广场上扑啦啦突然起飞的鸽群一样,带来一片湛蓝而空白的天空。这一次,今年的获奖者勒-克莱齐奥带给我们的,...
评分我们看到的这片天空,这片拥有太阳和繁星的天空, 正是我们的祖先曾经看到过的,也是我们的孩子将 要看到的。对于天空而言,我们既是老人又是孩子。 (——《乌拉尼亚》) 我们每个人都曾仰望过繁星璀灿的夜空,但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夜空的深邃? 勒克莱齐奥在《乌拉尼亚》里,用...
评分桌上有一本新书《乌拉尼亚》,我有几次将它看成了《乌发碧眼》。作者:勒克拉齐奥,Le Clezio,e字头上还有一个向右上方行进的斜杠,看起来像一个纯正、优质的法国餐厅的名字。随手翻开第14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她说爱是人每天都要经历的,它会改变,会转移,会回归。”...
评分你观察天空的时候,总是在寻找星星,确没有看见黑暗。我不懂,他解释说:就算你用望远镜看扫成千上万的星星,天上最辽阔,最真实的,确实黑暗,是虚空。 这是贾迪一个对拉法埃尔的教诲。我想他是在教诲整个人类,我们太像孩子了。太多时候,我们被一时的,一点的闪亮吸...
评分乌拉尼亚是克莱齐奥“天上的国度”,乌拉尼亚是现世的乌托邦,是文化与文化碰撞并迸发出火光的地方。 然而,克莱齐奥赋予美好意愿去创建的,不是一个乌托邦,而是一连串的乌托邦。他将具有代表性的两者命名为坎波斯和朗波里奥。坎波斯的居民们不去学校,却每天都在学习,他们...
我应该不可能会真的喜欢上勒克莱齐奥
评分好难看。。。
评分第一本勒克莱齐奥,阅读速度或许被郑重所抑制。历史背景如同幽灵,偶见魔幻神秘,现实牢笼铺天盖地(胡安·亚居斯),灰色乌托邦,模糊的围剿,乌拉尼亚在信念与追寻中,不在地上而在天空,在人的头顶,在星空。一切信众都是流浪的星星。叙事主人公似乎“知道得太多”。所谓“新寓言”?
评分好难看。。。
评分感觉全书最后三分之一叙述视角有问题,跟前面有些格格不入。而且坎波斯到最后竟有愈发浓厚的宗教意味,虽然勒克莱齐奥及时悬崖勒马,点出老贾迪对于自己那一套数学和天文学的信任,但是写到最后他还是不免有些宗教长老的气质,这就略微有些尴尬了。学术的乌托邦与流浪者所建立的生活的乌托邦同时失败,挺无奈的,有时候人面对来势汹涌的资本的包围毫无办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