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力

演讲力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美)约翰·哈斯林(John Hasling)
出品人:后浪
页数:276
译者:马 昕
出版时间:2010
价格:26.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6293112
丛书系列:后浪小学堂
图书标签:
  • 演讲
  • 口才
  • 沟通
  • 个人提升
  • 演讲与口才
  • 自我训练
  • 传播
  • 演讲力
  • 演讲技巧
  • 公共演讲
  • 表达力
  • 沟通能力
  • 自信演讲
  • 演讲训练
  • 演讲结构
  • 语言表达
  • 演讲心理
  • 演讲实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从听众角度出发,介绍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价值,倾听模式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演讲技巧和策略,如演讲者如何进行自我调适、如何有效利用PowerPoint 等辅助工具做演讲等。同时作者还结合了经典修辞学基础,以及包括伦理道德、文化差异在内的当代主流话题,详细讨论了演讲的方方面面。本书语言简练平易,图文并茂,极具实用性,适合各个层次的读者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发表极具影响力的演讲,向观众传达出条理分明、长短适宜、表述清晰、切实可信的有效信息。

从零开始的演讲指南

本书是一本常销不衰的演讲自学手册,是进行人际沟通的入门读物。从听众、演讲信息、演讲者三个方面逐一解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与演讲相关的听众心理分析、讲稿组织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导读者从陌生到熟悉,逐渐掌握演讲的要领,适合演讲初学者使用。

口才是一种竞争力,约翰•哈斯林教授深得“说话艺术”的精髓。

一个人“说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靠语言交流的社会之人而言不仅必需,而且必要。在有限时间里通过有效的“言说”征服各式各样的听众(包括那些将会决定每一个人职业命运的面试官),是走向人生成功的极关键一步。

同市面上众多的“演讲”教材相比较,这部著作突出的优势在于:

(1) 文字篇幅相当经济,最大限度地节省了读者的阅读负担;

(2) 训练目标具体明确,学习者始终得到有力的引导;

(3) 论题讲解清晰、实用,实战感强;

(4) 技能提高附有量化检测,学习者对自己是否取得进步一目了然,从而在培训过程中少走弯路。

——王强,本书策划者,新东方创始人之一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约翰•哈斯林(John Hasling),美国加利福尼亚福特希尔大学荣休教授,在该校主持演讲课程27年。1963 年于萨克拉门托加州州立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在该校任教并指导该校辩论队。1966 年哈斯林来到福特希尔大学,教授演讲课并担任校广播台的教师顾问。随后,开设了小组讨论、人际沟通和广播新闻等课程,并撰写了相关书籍。教师是他的第二职业,他的第一职业是广播。从1952 年到1961 年,他为北加利福尼亚的若干电台担任播音员和技术人员。1980年,与麦格劳—希尔公司合作出版了《无线电广播基础原理》一书。

◆译者简介◆———————————————————————

马 昕,武汉大学英语专业硕士,曾供职于中华书局,现为自由译者及编辑。

◆策划者简介◆——————————————————————

王 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著名英语教学专家、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曾任美国“贝尔传讯研究所”软件工程师,并以口才卓越闻名,曾于多所大学成功演讲。

目录信息

王强序:口才是一种竞争力致中国读者:共同的演讲原版序言前言 演讲:历史和理论 一、历史 亚里士多德和修辞艺术 二、沟通的基本原则 让我们为他人所理解 沟通模式第一部分 听众 第一章 沟通始于听众 一、听众 1.1 信息 1.2 演讲者 1.3 对演讲者的价值 1.4 演讲者和听众的关系 二、开始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二章 准备见听众 一、接受演讲的邀请 2.1 后勤信息 2.2 人员信息 二、让你的演讲适应听众 2.3 特殊兴趣 2.4 潜在的反对之声 2.5 政治观点 2.6 宗教影响 2.7 文化差异 2.8 关联性因素 三、站在听众的角度上 四、你的演讲要让人们愿意听 2.9 获取注意力 2.10 进行清晰的目的陈述 2.11 强调关键词和重要观点 2.12 使用关联性词句 2.13 在演讲中融入注意力吸引点 2.14 减缓倾听的疲劳感 2.15 克服成规 2.16 遵守时间限制 五、尊重听众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三章 发现共同点 一、多元化社会里的听众 3.1 沟通技巧的多样化解读 3.2 了解你自己和别人 3.3 共同特征 二、多元文化的影响 3.4 工作场合的多元化 3.5 多元化的社会意义 3.6 演讲者的困境 3.7 共同点 3.8 多元化的挑战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四章 倾听和反应 一、选择倾听 4.1 倾听模式 二、学会倾听 4.2 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4.3 反馈给演讲者 4.4 被动倾听 4.5 主动倾听 三、理解性倾听 4.6 倾听的障碍 四、批判性倾听 4.7 逻辑谬误 4.8 批判性思维 五、倾听和反应语义学 4.9 抽象概念的级别 4.10 反应语义学 4.11 塑造感知 4.12 有意选择语言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第二部分 演讲信息 第五章 演讲的主题、目的和内容 一、主题 5.1 恰当性 5.2 复杂程度 5.3 意义 5.4 范围 二、目的 5.5 信息式演讲 5.6 劝说式演讲 5.7 激励式演讲 5.8 娱乐式演讲 三、内容 5.9 互联网 5.10 做笔记 四、论据的形式 5.11 术语定义 5.12 具体例证 5.13 对照研究 5.14 统计数据 5.15 证明性论据 5.16 解释说明 5.17 激发兴趣的手段 5.18 选择材料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六章 组织和大纲 一、组织的必要性 6.1 大纲的价值 6.2 基本结构 二、导言 6.3 获取注意力的陈述 6.4 目的陈述 6.5 集中主题 6.5 拟定目的陈述 6.7 演讲概要 三、演讲正文 6.8 主标题 6.9 论证信息 6.10 过渡语句 四、结束语 6.11 作出总结 6.12 重申主题 6.13 引用别人的话 五、完成大纲 6.14 提示卡片上的大纲 6.15 演讲的框架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七章 信息式演讲 一、说明的要点 7.1 焦点是你自己的独到之处 7.2 熟悉你的主题 7.3 演讲场合 7.4 信息式演讲的主题 二、采取中立态度 7.5 激发听众的兴趣 7.6 为选民提供信息 7.7 即兴演讲 三、商业世界中的演讲 7.8 培训专员 7.9 向委员会发表演讲 7.10 信息式发言 练习 讨论和复习 进度管理检查表…… 第八章 思维和推论 第九章 劝说式演讲第三部分 演讲者 第十章 演讲者的情绪 第十一章 发表演讲 第十二章 视觉工具的力量 第十三章 符合道德标准附录 演讲时机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演讲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它能够将一个人的智慧结晶,最大限度的以最为直接、集中的方式传播给大众。《演讲力:从听众出发》实际上就是一本关于演讲的基础理论和技巧的集中化,之所以我会认为这本书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人文演讲的路径,在于确实存在着一种没有什么人文性的...

评分

翻译得烂,亏得还是新东方的王强搞的策划, 不少引言不错,却更让人希望直接读亚里士多德的 Rhetorics 太强调演讲力道德了,回避诡辩术,moral hazard 被过于强调。 书很烂,但是读完感觉不是一个废书,毕竟学到了一些东西。  

评分

翻译得烂,亏得还是新东方的王强搞的策划, 不少引言不错,却更让人希望直接读亚里士多德的 Rhetorics 太强调演讲力道德了,回避诡辩术,moral hazard 被过于强调。 书很烂,但是读完感觉不是一个废书,毕竟学到了一些东西。  

评分

翻译得烂,亏得还是新东方的王强搞的策划, 不少引言不错,却更让人希望直接读亚里士多德的 Rhetorics 太强调演讲力道德了,回避诡辩术,moral hazard 被过于强调。 书很烂,但是读完感觉不是一个废书,毕竟学到了一些东西。  

评分

翻译得烂,亏得还是新东方的王强搞的策划, 不少引言不错,却更让人希望直接读亚里士多德的 Rhetorics 太强调演讲力道德了,回避诡辩术,moral hazard 被过于强调。 书很烂,但是读完感觉不是一个废书,毕竟学到了一些东西。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大纲也给力。

评分

额,突然对演讲有兴趣,只是这个书真的没怎么看到重点。或许我还是在追求技巧之类的。 有句话倒是喜欢。 “为了取得进步,你必须能够抛弃一切可能有的负面情绪,让自己相信付出的努力是有切实价值的。”

评分

这本书是一本演讲的技术指南,清晰,富有逻辑。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不要忘了,演讲经验和临场反应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或荒谬的横行无忌的帝国,我倒是建议把书名翻译成《理解力,怎么能知道那个狗娘养的在他妈的胡说八道》。

评分

不错,大纲也给力。

评分

演讲模式:组织、目的、姿势、动机。 演讲的很多细节。要练习才能达到效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