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命

小天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施珊珊
出品人:万有引力
页数:428
译者:邵长财
出版时间:2022-2-15
价格:7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1815151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奇幻
  • 玄幻
  • 修仙
  • 东方幻想
  • 冒险
  • 成长
  • 魔法
  • 异世界
  • 轻小说
  • 架空世界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与官的博弈、地方与中央的对抗,一部“自下而上”的明朝政治史;

★由生祠切入,描绘专制皇权下,明朝真实而复杂的政治生态;

★从大量碑文、方志与文集中,发掘中国政治生态、神灵信仰、儒家思想之间的复杂互动,展现平民的“反叛”与对抗。

——————————

【 内容简介】

在传统认知中,明朝封建专制高度强化,平民基本没有政治话语权,只能保持“绝对臣服”的姿态。本书借由对生祠理论与实践的考察,挑战了这一偏见——在明朝专制集权的土壤中,生长着另一套政治模式:地方官受命于皇帝,并由平民决定其价值,平民借此实现政治参与。而生祠,正是平民获得政治话语权的工具。

与“天子受命于天”相对应,作者将这一模式称为“小天命”,其背后是政治生态、神灵信仰、儒家思想之间复杂的互动。平民以立碑立祠的传统“绑架”地方官,用“孝道”掩饰生祠中的利益交换。生祠成为利益杠杆,地方官“多施惠政”以换取晋升的政治资本,百姓立生祠换取官员为当地利益服务,抵抗朝廷的苛政。以生祠为纽带的官员—平民利益体,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平衡。平民对地方官员的认可有助于提升朝廷的声誉,为中央反对结党营私、贪污腐败、滥用皇权的原则立场代言。

本书首次将生祠置于明代的政治和信仰之间进行研究,通过大量碑刻记录、地方方志和文人文集,考察了生祠制度,阐发了对明代政治与思想体系的思考。

——————————

【媒体推荐】

在这本详细研究明朝在世官员祭祀活动的书中,施珊珊展示了以自己的方式研究明朝政治史的非凡知识价值。她的方法论展现了如何摆脱二元分析框架并从明朝的混乱中学习。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宗教研究学者都将从她的案例研究、历史洞察力和理论化的努力中受益匪浅。

——《中国研究书评》

在这部重要而优雅的研究著作中,施珊珊挖掘、整理了隐藏在明史资料中的“生祠”史,她挑战了一些“世人皆知”的观念,让每个读者重新思考一些非常深刻的问题:我们对明朝的理解,它的神圣性,以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表达。她超越了二元对立式的历史叙事,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更加复杂、丰富,从根本上讲更加可信的明朝。

——《明史研究》

作者简介

[美]施珊珊(Sarah Schneewind) 著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系教授,曾任美国明史学会会长。是明代政治史、思想史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着重探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曾著有《明代的社学与国家》《两个西瓜的传说:明代的皇帝和大臣》《小天命:生祠与明代政治》 ,编有《吾皇万岁!》《1200年前东亚史纲》。

邵长财 译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

目录信息

致谢
年代简表
导 言
魏忠贤和东林党
为何研究生祠?
明代的公论与平民主义
去思碑与生祠记
第一部分 基础和地面
第一章 一种常见的制度
生祠是什么样的?
人们在生祠中做什么?
资金和寿命
明代有多少生祠?
遵循律法
生祠符合礼制吗?
名宦祠
第二章 父母之官
丁氏“三”杰
州县官的工作
教育、礼制与风俗
如何得祀生祠
父母的隐喻
第三章 崇祀
死后的互惠
崇祀还是纪念?
“半人半神”?
“谁当享之?”
无碑之祠
回应请愿
“水旱必祷”
来去匆匆
回应祈祷
反转官僚式隐喻
第二部分 立柱和横梁
第四章 政治活动
激励继任者
良知与声誉
“太师维垣”
因事而设的在位者生祠
指责官员
父母还是窃贼?
反对意见
第五章 从奉承到参与
自谦和不从
“礼以义起”
“民则何私?”
生祠衰败的理论解释
化民于心
东林平民主义
迷惑的交换
民众的选择
寓封建于郡县
第六章 平民百姓
碑刻题名
何人赞助?
谁人言说?
平民的政治话语权
士绅化进程
第三部分 墙壁和屋顶
第七章 政治投资
意在联系?
作为政治表达的感激
“于斯万年,为令之式”
持续的联系?
第八章 复杂的图景
内阁大学士
士绅的联结
祝寿生祠
家族历史
权宦
遗祠中的平民
东林遗祠
不当的生祠
乡绅祠堂
宣示主体性?
第九章 小天命
结 语
术语表
参考书目
碑文和祠记
引用方志
总志
各省府县志
其他征引文献
索 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看这本书的缘由既是必然又是偶然的,写毕业论文时梳理黄佐祖父的生平事迹,史料提到其离任惠州任知县时,当地百姓感于其德政教化而为其建造“生祠”,回想宗教社会学课堂上偶然也提到过这样的祭祀行为和场所,觉得稀奇,但并无深入一探究竟。那天在1200书店随手翻开的这本书竟...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美国学者施珊珊以明代中后期地方颇为常见的生祠为中心、探究明代政治特点的一部政治文化史佳作,以碑文和祠记为核心史料、辅以地方志和相关二手研究文献,在社会文化史的视角统领下,展现皇权、官员、乡绅、平民围绕生祠的建立、供奉和拆毁等展开的复杂互动与多元博弈,一方面展现地方平民与乡绅在官员评价与约束上、相对于皇权的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又呈现以皇权为指向的“天命”,对于以民意为表征的“小天命”的高度统领与“内卷化”影响,同时也深度评述魏忠贤这样的政治强人对于生祠这一运作有效、多有惯例与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巨大变革与破坏。非常值得细读和推荐。

评分

不管是“东林党”、“阉党”,还是Sarah Schneewind这本书里探讨的,以“生祠”为工具的民声传达,都不过是依附于皇权、君权的枝蔓。龙座在哪里,天命就在哪里。

评分

言必有据,一本几乎由引文和对引文的阐释构成的书。全书援引明代大量碑文、祠记、方志的一手材料,并瞻前顾后,构建起关于生祠的连续性历史,并通过分门别类、条分缕析的细致阐释,在微观层面上立体化、全方位探讨了生祠建造的形制、资金来源、运行机制及政治、律法、文化、信仰、道德方面的显性的、隐性的动机博弈和目的竞赛,并由此以浓烈的对话意味和质疑精神,在宏观层面上探讨明代中下层政治体制和文化机制运行的复杂性和幽暗面,以消泯、突破众多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呈现历史事件背后的丰富声音和灰色面目。书中不少地方流露出的量化思维、精确化追求,还是给人以隔阂之感。“小天命”的命名,对平民主义的强调,似乎也不能避免入毂皇权话术迷雾的天真之讥。

评分

方志材料用的很多,下了功夫。结论不敢苟同,私以为还是士绅们在发挥作用而不是更含糊意义上的“平民”,很简单,看钱从哪儿来就好了。魏阉以后生祠锐减倒让人想到真宗以后无人搞封禅了,说是虚名所累倒不如说是内宣话语体系搞失败了,不过就算没有魏阉这一套也会被东林玩烂。

评分

彩! 西学的研究里这种以小见大的渗入如果完成的好便极出彩与美丽。 先以生祠的形制、对象介入,继而从丰富的个案分析出发探讨生祠所具有的政治性和宗教性因素。最后再以其半官方半神性的特质引入到对地方社会的讨论,小天命的概念实际还是落足在地方权力运行的政治机制解读和文化阐发。汉学的味道还是很浓的,尤其是末尾将生祠的建成与评价分割为一系列具体因素的对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