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路德

青年路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美]埃里克·埃里克森
出品人:
页数:435
译者:舒跃育
出版时间:2021-10
价格:72.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72265
丛书系列:思想剧场
图书标签:
  • 宗教改革
  • 马丁·路德
  • 青年读物
  • 历史
  • 基督教
  • 传记
  • 神学
  • 西方史
  • 人物传记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位迷惘的天才青年,要完成一项秘密的生命计划,

如果时机未到就死了,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病态而破碎的人。

★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巨匠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

★开创心理学、历史学与传记融合研究的经典名著

*************************************************************************************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细腻情感的作品。作者以自己开创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重新书写16世纪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刻画出一个承担着个人的、家庭的、宗教的、历史的重担,苦恼于“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濒于崩溃的迷惘青年,如何一步步在化解心理危机的同时迈向世人眼中的伟大。

心理传记研究借由研究者与传主“心理历史经验”的相遇,既有对个人自我同一性的启发与作用,又有世代之间传承与创造,生命便能生生不息地从过去到现在,再奔向未来。希望读者们在欣赏这本书时,能够不仅认识青年路德、埃里克森、心理传记学,还能够好好认识自己!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心理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丁兴祥

埃里克森本身也是饱经“自我同一性危机”的一个人,他不但以自身的生命体悟,更加上几十年临床心理治疗的历练,以其深刻且细腻的感通能力,摆脱病理化的观点,体会出青年路德的困苦、坚毅与开创性。埃里克森在此书中展现出对“人”细致地、深刻地、深情地、有历史脉络地去理解与感通的努力,是关心“人”的我们值得学习的一个典范。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开诚

非凡人物是如何成长的?我们不妨看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传记代表作《青年路德》。该经典著作以同一性理论,剖析了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由家庭环境、自我信仰及成长经历交织影响的心理发展轨迹,值得想深入了解同一性理论与对心理传记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对路德化解心理危机的细腻分析亦可作为读者反思自我成长的一面镜子,帮助自己化解危机、走出沼泽,迎来心中“太阳”。

——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质性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电芝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著的《青年路德》是心理传记学和心理历史学的经典著作。该书英文版1958年出版,早年有我国台湾地区的繁体译本,现由西北师范大学从事该领域研究卓有建树的舒跃育教授等人翻译成简体中文出版,相信有助于促进心理传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研究认同理论和宗教改革人物马丁·路德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质性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会刊《心理传记与质性心理学》主编,岭南师范学院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剑虹

作者简介

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1994),著名徳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以首创“心理社会发展八阶段”和“自我同一性危机”理论闻名于世。曾任教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匹兹堡大学。

埃里克森早年在德国师从安娜·弗洛伊德,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后移居美国开展临床与学术研究。除了是一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专家,他还将心理发展的视野扩及社会和历史领域。其主要著作有:《童年与社会》《青年路德:一项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究》《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甘地的真理》《生活史和历史的瞬间》等。

目录信息

推荐序一 悬宕,人生之必要 丁兴祥 赖诚斌
推荐序二 内向超越,东西方的相遇 翁开诚

第一章个案与事件
1 同一性危机与青年路德
2 精神分析的意义
3 意识形态与自我身份认同
第二章 唱诗班中的发狂
1 路德为何发狂?
2 再次提出解释的原因
3 心理学视角下的青年路德
4 青年时期的悬宕
第三章 对谁服从?
1 马丁与他的父亲母亲
2 学生时代的马丁
3 重大转折:路德的皈依
第四章 一切或虚无
1 同一性扩散
2 比拟希特勒
3 形而上学的焦虑
4 早期的“基本信任”
5 反抗父亲
第五章 首次弥撒与死胡同
1 实习修士生涯
2 与天主教的婚姻
3 平静水面下的波涛汹涌
第六章 “真义”的含义
1 罗马之行
2 宗教哲学与同一性
3 在维滕贝格的讲学
4 路德的释义学与真义
第七章 信仰与愤怒
1反叛还是妥协?
2同魔鬼的斗争
第八章 结语
1 祷告与内省
2 生命发展阶段:同一性的渐成论原则
3 完善危机
4 在早期基本信任中寻求信仰
5 遥望瓜达拉哈拉
参考文献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青年路德》是心理史学的标志性作品,也是埃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理论的代表之作。心理史学的一大特点便是对历史人物的心灵生活做出切片式的细读。本书聚焦马丁·路德青年时期的同一性危机,并从当时的政治变革、神学斗争等历史行进脉络中挖掘线索,细腻呈现了这位身处绝对信仰时代末期的宗教改革家的精神突围之路。虽然该书的成书时间较早,但它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叩问、对个体行动勇气的呼唤,在这样一个剧变时代仍具深切意义。

评分

心理学的,太心理学的!心理史学能够解决在史学材料、文献缺失情况下,拟构一个相对来说真实的历史形象。然而,它需要一个完美的书写对象,同时也会因为过多的心理介入使之成为一种“制造”,以至于在广阔的视野以及严密的论证下,得到了一个狭窄的心理学答案。埃里克森文辞非常简洁、典雅,再加上这种“跨”的写作(事实上,这也不全然是心理传记的写法,作者只是寻找了一个可能的心理契机为历史的必然佐证)与历史哲学的互动,读来确实启发很大(参考王东杰《乡里的圣人》阅读会有很多理解)。本书前后两部分风格大异,其中第六章对中世纪宗教哲学(唯实论、唯名论和神秘主义)的梳理非常精彩。

评分

《青年路德》是心理史学的标志性作品,也是埃里克森关于同一性理论的代表之作。心理史学的一大特点便是对历史人物的心灵生活做出切片式的细读。本书聚焦马丁·路德青年时期的同一性危机,并从当时的政治变革、神学斗争等历史行进脉络中挖掘线索,细腻呈现了这位身处绝对信仰时代末期的宗教改革家的精神突围之路。虽然该书的成书时间较早,但它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叩问、对个体行动勇气的呼唤,在这样一个剧变时代仍具深切意义。

评分

皇帝和教皇都打不倒路德,所以一定有一个魔鬼存在。

评分

名家名作,最近才翻了一遍这本中译本。译文的文字本身大多能看懂,就是合在一段、一篇,很多不理解。囫囵吞枣看完。感觉作者是在借马丁路德这个典型个案,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展现心理疾病、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行为的影响与塑造,并专门就宗教信仰对人的精神生活的影响,从教理、心理角度做了人物前后不同表现的对比分析。本书与其说是马丁路德的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精神分析个案研究,主角是精神分析这个心理学理论的展示,马丁路德的个人性格、经历只是理论展示的辅助材料,因为人物在宗教史上的特殊性,本书对新教与基督教的差异也有专门分析,其实作者还觉得宗教信仰本身往往利用心理学来宣扬、扩大影响。总的来看,作者围绕主题左右逢迎,时不时谈及现代、身边相关的事例,写得很开心吧。对反抗(页194)、理性(页196)论述,值得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