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 福山新作,直击欧美民粹浪潮等诸多现象,从身份政治的角度考察国际政治形势
本书是《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作者弗朗西斯·福山新近出版的作品。作者紧跟阿拉伯之春、特朗普执政、叙利亚危机等近年的国际事件,从“身份政治”这个关键的角度切入,解析形势变化的动因和理路。
★ 经典的福山式广阔视角,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聊到本·拉登,追溯 “身份”的哲学和政治根源
作者从哲学、政治学和现实政治三个维度解析了“身份”的诞生源头,既涵盖了欧美民粹浪潮、威权兴起、宗教纷争等全球政治动向,又深入挖掘古希腊和启蒙时代的哲学思想,由表及里地解析“身份”的诞生之源。
★ 首次阅读福山的推荐之选,帮助读者反思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
本书关注的“身份”议题既直指全球时政之要,又紧贴普通人的生活,涉及的民族、性别、阶级等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身份”问题,且篇幅短小精悍,不似福山的前作那般遥远厚重,因而可谓初读福山的不二之选。
★ 刘瑜教授长文导读推荐,结合国际政治时事剖析身份政治的好与坏
清华大学政治系教授刘瑜万字导读,结合阿富汗塔利班等近期热点新闻,总括本书梗概,指点思考身份政治的迷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福山的写作宗旨和思想魅力。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福山沿着三十年前《历史的终结?》一文开启的思考路径,围绕当今的身份政治为政治秩序带来的威胁,阐述了何为身份,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它导致的政治撕裂。作者从观念史和政治史两个维度展开论述,溯源苏格拉底灵魂三要素的希腊哲学传统,历数卢梭、斯密、赫尔德、黑格尔等思想家有关尊严的观念,漫谈民族主义、宗教和西方左右翼的消长兴衰,纵论阿拉伯之春、反移民浪潮和民粹主义兴起等当代政治议题,比较身份政治表现于世界各地的异同。他提出,身份不是当代政治催生的新鲜事物,它扎根于人类灵魂中的激情、对尊严的渴求与个体独有的生活体验,随着经济现代化与社会的快速变革而兴起,取代旧的社群形式,成为人们赖以争取承认的方式;它不是恒定之物,也并非必定导致社会的分裂。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日裔美籍学者,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伯格里国际问题研究所奥利弗·诺梅里尼高级研究员,此前曾任教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曾任美国国务院政策企划局副局长、兰德公司研究员。著有《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信任》《政治秩序的起源》等。曾三次入选《外交政策》“全球百大思想家”。
福山在本书前言的第一句就开门见山地写道,如果特朗普没有当选总统,他就不会写这本书了。这完全可以理解。 是欣赏他敢于对抗政治正确的禁忌也好,是出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考量也罢,无论是基于什么样的理由,假如像特朗普这样一个人物都能够当选美国总统,本身就说明美国民主制...
评分最近,不太乐观的国际关系、逐渐崛起的民粹主义,读到的历史资料或者社会新闻,都引我看向一个问题——身份认同,当代人怎么看待自己的国家、种族、阶级、性向?我怎样定义自己,又为何自愿归属于某个集体?福山的新书刚好解惑:“何以至此?为什么人们无法肩负他们自己通过艰...
本书的观点可以简单概括为:许多被当成经济动机的东西,实际上根植于对承认的渴求,因此不可能仅由经济手段满足。当代身份政治,以新左翼对边缘群体的关怀或以新右翼对民粹主义的回归的形式,在现代自由民主国家兴起。而为了应对身份政治带来的挑战,福山提倡:现当代社会应该回归对人类尊严的更普遍的理解;或者进一步说,是超越单一的决定论,去对人类的动机和行为形成更深刻、更丰富的理解。全书可称是对身份政治研究的导引,福山搭建的框架也十分直白清晰。但问题是,在此框架之中,全球政治所展现出的并非其真实的波诡云谲。与其说福山提供了对当代身份政治的索解,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提供的是抗辩情境中的一套辩护叙事——读者成为应受其直白浅近叙事笼络的陪审团。它似乎是“真的”,但我们都明白,身份政治的“真相”仍在迷雾之中。
评分3.5;不无漫谈与轱辘重复,但特别适合解析当今纷扰世界格局,围绕「身份政治」这一频繁被议的概念,紧跟时事,甚至多次提及乌克兰之颜色革命,对应今朝颇为恍然;从马丁·路德到卢梭直至康德、黑格尔,追溯身份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考据其根植于(超越理性/欲望之外)、来自灵魂的第三部分——激情。 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民主运动的核心是国家承认人的尊严,基于个体权利的自由民主社会把尊严平等写入法律;要求个体(普遍人权)/集体(被压迫/束缚的民族)尊严的分化之路流变,从个体到群体的“道德边界的共同身份”,分析左翼衰落的原因、(自认民族身份核心的)中产阶级空心化、冷战后民族主义在欧美的新变体,指出身份政治涵盖了当今世界大半的政治斗争。
评分这算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吗?好像也不尽然,也可以是因经济境遇相似建立一种身份,不妨就把身份作为一种分类手段吧,可以划开可以交集。中国的古话的是求同存异,现在的问题是异要求与同有同等的地位,因此产生了另一种割裂,我们该如何较为平衡地对待异?
评分现在不同政党的主张观念与尊严联系起来,但只提到了现象,以及后面在水论文吧
评分“我们现在的世界正在同时走向相反的绝望之土,一个是高度集权化,一个是无休无止的碎片化。一方面,一些国家正运用科技和社会信用体系集中权力。另一方面,世界各地正在目睹中央集权体制的崩溃,涌现出许多失败国家,全球正走向极化,失去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社交媒体和互联网推动形成了独立的社群,围护这些社群不需要物理围栏,靠的是对共同身份的信仰。”今天的豆瓣无疑也是一个互联网推动形成的社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