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形成

革命的形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
作者:罗志田
出品人:
页数:201
译者:
出版时间:2021-10
价格:3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20388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革命
  • 历史
  • 政治
  • 社会运动
  • 社会变革
  • 政治思想
  • 近代史
  • 历史研究
  • 政治史
  • 社会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旧制度”因何解体,“大革命”如何酝酿

☆一场带有自毁意味的新政,一次悄然催生革命的改革

☆罗志田教授重磅新著重释“辛亥巨变”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志田教授的重磅新著,是对“辛亥巨变”的重新阐释。

严复曾言:“革命之世,不必皆暴君。” 辛亥革命这一“五千 年之大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的大转折。然而旧制度崩溃之迅猛,大革命兴起之骤然,出乎当时人的预想,也为后来者所深思。当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之时,革命却能较为轻易地速成,那么“改革”与“革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关系?

本书的设问方式,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本书或可视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结构要比18世纪末的法国远为复杂,也蕴含了更多中国自身的政治命题,需要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理解。在这一点上,本书对这一历史转折点的深入阐释,或也给今天带来了启迪。

【内容简介】

清季十年间,朝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推行全面改革,却恰于此时爆发了革命。这一历史大变局,留下了诸多疑问:

在朝廷并无太多暴戾苛政的情形下,为何会发生革命?清朝何以骤然崩溃,革命何以轻易速成?

改革开启后,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体制或结构及政治伦理是否改变、怎样改变及以何种速度改变。正是由于制度的困境,使自上而下的新政带有了“自毁”的意味,并最终不得不让位于自下而上的革命。

作者简介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和《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等。

目录信息

自序
一、近代权势结构的转变
二、庚子后清廷的失道形象和士人心态
三、制度困境下的新政
1. 小政府遇到了大问题
2.从民富国强到政府理财
3.新政繁兴导致纸张天下
4.小政府和大政府的紧张
四、自上而下的立宪
1.意在富强的立宪国策
2.自下而上的立宪先路
3.立宪的自上而下特征
4.谁想立宪
5.附和声中的质疑
6.“别开四千年来一世界”
五、官制改革的困窘
六、转向自下而上:“筹备清单”带来的转折
附录 五千年的大变:杜亚泉看辛亥革命——读《辛亥前十年中国政治通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评 小记《革命的形成》——8.8分 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无法给出特别专业的点评,里面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我也没办法鉴别。以下书评都是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写的。 看这种偏政治分析类型的历史,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不会两极化,而是从更多角度考虑,由表及里。...  

评分

此书为罗大师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的新作(这个篇幅还水到了近200页也真是厉害哈哈哈),但实际上并未从正面探讨辛亥革命,而是以革命的对象——晚清政府最后十年的政治作为为切入点,考察辛亥革命前十年国内的政治走向和舆论形势,亦即革命形成的政治和社会背景。 相较于中国以往...  

评分

就本书序言一开始提到辛亥革命的三大根本变化,即:废除科举制、立宪尝试、共和取代帝制,胡扯几句。 一、废除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被夸大了。我还是赞同余英时的观点:“废科举只是行政的改革,不是政治的改革,没有影响满清帝王的统治。” 二、立宪尝试,也仅“尝试”而已,这...  

评分

罗志田,四川大学历史系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和《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等。其新著《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  

评分

书评 小记《革命的形成》——8.8分 我不是历史专业的,无法给出特别专业的点评,里面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我也没办法鉴别。以下书评都是从普通读者的角度来写的。 看这种偏政治分析类型的历史,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思维不会两极化,而是从更多角度考虑,由表及里。...  

用户评价

评分

“最具根本性的结构性紧张在于,一个向以‘无恒产’为宗旨之‘国’,忽然要完成退虏送穷的紧迫任务。一旦中央政府选择了富强这一目标,就不能不在政治伦理和统治模式上做出结构性的改变。 ”

评分

十年前的文章,读来仍有新意: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型,国家没钱是根本,清廷不愿意真正将权力交出,没有强有力人物或稳定有力的集体领导是遗憾,最终只能改革越多越催命。附录看出杜亚泉是明白人,可惜生不逢时。

评分

其实是有一些失望的。

评分

从政治伦理与政治制度转变的视角来观照清季革命,实是一层视野的提升。所涉小大政府等诸多具体问题或可进一步探讨。

评分

很好读,也很有启发性。关于西潮的涌入,关于自我的认知到底如何卷成一股,值得好好想一想。关于士变而非民变的引用和总结很有价值。只是对于中国古代“小政府”的传统的说法,不太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