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晚清州县官杜凤治宦粤十几年,留下一部数百万字的日记,主要内容是杜凤治眼里和心中的官场。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官场的百态,为州县衙署的具体运作、州县如何借助士绅的基层权力机构管治乡村社会等方面提供了很多细节。南海知县任上的日记反映了晚清官府对大城市的管治。有关听讼 的记载透露了州县官在审案时的种种考量,使今人得以了解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有关州县催征的记述,有不少清代赋税研究者尚未充分注意的事实。对官员交往、馈送、收支的记述,构成了一个个关于晚清官场“无官不贪”的生动而可信的故事。
【编辑推荐】
本书信息丰富,众多鲜活材料刷新了人们以往对晚清“基层治理”的认知。由于日记的私密史料性质,对其耙梳可见晚清地方政治的实在肌理,而非写在典章制度里的“纸上政治”。书中对官场各色人物均有描摹;亦写出地方官的种种公务——如在“刑侦”技术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审命案,在不知纳皇粮为天经地义之事的地方收皇粮,协同地方士绅士完成有限的“城市公共服务”等;对广东的民生礼俗、岁时节令也有勾勒。对研究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的学者,对于对近现代历史感兴趣的知识大众,本书都有阅读价值。
【一句话推荐】
日记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晚清州县官杜凤治笔下的官场百态。
邱捷,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等职务。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孙中山研究、辛亥革命革命研究、近代商人、晚清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等。著有《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与清末民初的广东》、《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合著),参 加《孙中山年谱长编》、《孙中山全集》等书的编纂,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了一批论文。
全书最具趣味,当数第一章第一节。新奇异事密集,可笑可叹者甚繁,可资广博、可充智识,可做茶余饭后之漫谈。整本日记的精华备尽于此。 一章过后,是为分论,日记被纳入到政治、社会的大议题,作者每言日记富补充不足之功用,几乎章章有之,颇具恳求之态。将小人物小事件纳入宏...
评分全书最具趣味,当数第一章第一节。新奇异事密集,可笑可叹者甚繁,可资广博、可充智识,可做茶余饭后之漫谈。整本日记的精华备尽于此。 一章过后,是为分论,日记被纳入到政治、社会的大议题,作者每言日记富补充不足之功用,几乎章章有之,颇具恳求之态。将小人物小事件纳入宏...
评分 评分 评分非常有趣,相当精彩。尽管因直叙多而寡于问题意识,导致其行文有平淡之嫌,但《杜凤治日记》丰富的内容和邱捷老师浅易的表达让本书非常好读,即使是我这样对晚清官制和人物了解很少的人来说,也少有晦涩难懂之感,令人赞叹。档案文书是基层研究的制度根基,但对时人来说,现实...
现今已年近八旬的历史学者邱捷老师根据在中山大学资料室里尘封已久的杜凤治日记撰写的一部分析研究专著。本书研究对象是晚清时期在广东担任中下层州县官十多年的杜凤治留下的一份极其详尽的数百万字日记。作者多年来仔细辨读和梳理研究杜凤治日记的耐心与恒心、在书中对于这部日记事无巨细与勤勤恳恳分析的广度与细致程度、以及其研究分析时展现出的对于晚清政治史和社会文化史积累的深度与厚度,都让人敬佩和称羡不已。尽管本书也有过于面面俱到、问题意识不够突出、新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运用不足等遗憾之处,但这部长期深耕而成的匠人式研究著作,足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读者提供典范、让他们获益多多。值得推荐。
评分受惠于厦大图书馆“芸台购”项目。本书诚如作者邱捷老师所言,“大抵上是一本读史札记”;《杜凤治日记》数百万言,中所反映晚清的州县官心态、官场生态、生活日用百态之类,方方面面都可供历史研究所用。可惜没搞到《清代稿钞本》,也希望《杜日记》早日点校出版(#-.-)
评分在读《晚清官场镜像》之前,看过另外一本同样以杜凤治日记为基础写的《清代县级政权控制乡村的具体考察》,相比之下,张著是拿日记内容去套制度史研究需要的条条框框,而邱著尽可能地把日记中有意思、不常见的材料呈现出来,这就使得邱著比张著生动许多。从邱著可以看到晚清官场鲜明的“中国特色”:一切法律、制度都可有可无,官员行政、判案、升迁全在平衡人情和利益。从明面上的法规条文,乃至档案文书,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态。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本书简直是一部真实版的《官场现形记》: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是样样兼备,那些披着冠冕堂皇外衣的勾当和各种丑态,虽然已经是一百多年前的旧事,在今天的读者眼里,依旧是一出活灵活现的讽刺喜剧。这本日记折射出一个沉重的事实,那就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维系了两千年的中国传统政治官僚体制,已经无法继续维持有效性,也不能肩负起这个古老的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任。作者邱捷一针见血地指出,因为清朝官僚体制的内核,依旧立足于传统农业社会,既抽象粗率,又死板僵化,已经跟不上晚清政治社会经济巨变的现实,所以已经患上了几种致命的疾病,积重难返。官员们所谓的核心利益,就是利用权力寻租满足私利,贿赂蒙蔽上级,来保住自己的官位。真正决定整个晚清官僚机构运作的,就是这一套官员全体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评分#诉源治理、多元调解、合理摘采当事人意见,简化案情,适当放宽审理进度,耐心等待案情变化,均衡保护利益,不产生裁判者需要负责的情况,依法严厉打击虚假诉讼,摊手用好民诉解释第九十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