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围绕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作者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林郁沁(Eugenia Lean),中国现代史、科学技术工业史和情感研究领域的学者。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0年),并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硕士(1996年)和博士学位(2001年)。曾执教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2002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现任哥伦比亚大学魏德海(Weatherhead)东亚研究所所长。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现代东亚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2020年出版《中国本土工业主义:化妆品帝国形成中的本土创新及外来科技,1900-1940》(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0)。
陈湘静,本科、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并从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亚洲研究和比较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世界文学与文化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亚洲现代性。
2022年NO.11 不止一次看过这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冲上热搜”的事件。作者完完全全是以小见大,并且深谙我国古典文化精髓之处,首先引出理论概念“公众同情”,没有进一步的形而下,对组成“公众”的具体私人对事件的感受倒是被隐入更宽泛群体和组织的发声之中,反而向上通过...
评分 评分最初听说施剑翘还是源于对她“为父报仇的女侠故事”,当时只觉得这个女子很特别,竟然蛰伏十年,单枪匹马杀了赫赫威风的大军阀孙传芳。北伐军灭掉了孙的主力,而施剑翘手刃了他。这也是最初对本书的兴趣所在,想要了解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 《施剑翘复仇案》首先详述了施剑翘...
“公众同情,特别是当它被自发地表达出来时,经常能成功地唤起对社会政治秩序的有力批评。然而同时,他们也容易被操纵,并以一种可能导致灾难的方式爆发出来。”虽然讲的是历史,但为看待如今很多热点案件也提供了很好的范本。施剑翘案中这种由消费社会和媒体炒作所引发的公众同情,在当下仍广泛存在着,其背后所暗藏的政治话语,也复杂如故。
评分这部作品具有抽丝剥茧般的深入剖析和许多启发性的思考: 1.施剑翘奇特而暴力的孝义行为所促生的公共道德情感。 2.施剑翘的性别及其兼具传统和新女性的形象,如何有效地成了30年代中国现代性问题的争论焦点。 3.“侠”的传统与身为“侠女”所象征的美德,以及这种传统隐喻性地符合了中国作为一个强壮的、善战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形象。 4.媒体和娱乐文化如何作为一个“江湖”的空间而发挥作用。 5.30年代的军阀势力斗争以及暗杀政敌策略。 作品最后归结为:大众媒体如何开始影响一个全球范围内新出现的市民公众群体的政治参与。因此,它实质上仍然提供有效的视角,让我们观察当代语境下的血亲复仇,以及那些蚂蚁挑战大象的个体抗争事件。
评分生女当如施剑翘
评分女性作为典型,作为价值的容器
评分没做任何记录很轻松的读完,总感觉最后一章有删节(逃)。“南京十年”至今日,公众究竟又变化了多少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