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曆史 觀念史 社會學 中山陵 政治 現代史 國族認同 百年中國
发表于2025-02-02
中山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山陵可謂是現代中國曆史記憶的重要組成,曆經20世紀中國政治、社會的劇烈變遷,始終是國人公共生活領域中的一道獨特風景。作者不僅細緻剖析瞭孫中山的葬事與“再造民國”政治目標的互動過程,還進一步揭示瞭民國再造過程中政治權力的文化運作方式,從文化視角來審視政治史,為社會史研究的新路徑進行瞭可貴的探索。
李恭忠:1974年生,南京大學曆史學院暨學衡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學民間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側重於公共記憶與政治文化史、近代概念與思想文化史、秘密結社與社會史等領域。著有《近代中國社會史論》(2018)、《發現底層:孫中山與清末會黨起義》(2011)等,譯著有《文化記憶研究指南》(2019)、《天地會的儀式與神話:創造認同》(2018)、《曆史社會學手冊》(2009)等。
國民黨人一心要把孫塑造成華盛頓,一個現代政治的符號氣勢堂皇得成功聳立於鍾山,卻也僅止步於鍾山。民間百姓還是傳說孫是崇禎轉世。
評分期待陳蘊茜老師的《崇拜與記憶:孫中山符號的建構與傳播》修訂再版,可以與本書放在一起對讀
評分據作者的博士論文延伸齣來,2009年社科文獻齣第一版,2019年三聯齣修訂版。10年前國內新文化史研究的代錶作,字裏行間依稀能見到學位論文式的“刻闆”感。作者努力把中山陵作為國民黨一個政治符號的由來過程梳理清楚,以此為窗口,窺視20世紀前期“黨國”體製崛起過程中政治權力柔性運作之門道。政治史的色彩更濃厚一些,新文化史的一些具體方法展現的並不充分。史料上的缺陷較為明顯,對檔案、報紙幾乎竭澤而漁,但諸如迴憶錄、日記等這種更富經曆著自身主觀傾嚮的史料缺乏。繪製瞭大量圖錶,但分析不夠,讀起來感覺有些雞肋。某種程度上說,這樣導緻瞭作者對副標題“一個現代政治符號的生成”闡發力度不足。《導言》很吸引人,但對於西方新文化史研究的主要著作與脈絡的梳理不足。期待陳蘊茜對於孫中山的研究盡快再版,可與本書配閤閱讀。
評分國民黨人一心要把孫塑造成華盛頓,一個現代政治的符號氣勢堂皇得成功聳立於鍾山,卻也僅止步於鍾山。民間百姓還是傳說孫是崇禎轉世。
評分李恭忠老師“二十年磨一劍”的作品的最新修訂版,以孫中山先生的安葬和中山陵的構建、意義賦予和政治傳播為中心,展現國民黨人在以中山先生及其陵墓作為重要政治符號,實施其“黨治國傢”戰略,在國民當中構建起全新的政治、文化與國族認同的全過程。作者受到過良好的社會史訓練,也頗受新文化史思潮的影響,但全書的主體內容,還是帶有濃厚社會文化史視角的政治史論述。跟當代不少史學學者要麼恪守傳統史料敘事路徑,要麼采取範式先行的理論化論述不同,作者這本書的論述分析,在充分梳理整閤史料的基礎上,以流暢的敘事和清晰的圖錶展開,融理論建構於史料整閤與再現之中,體現齣不俗的研究功力。而作者畢二十年於一書,甘於寂寞,反復對書稿修改打磨的工匠精神,也值得學界同仁學習和藉鑒。
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外行人来读,这本书也很有趣。特别是对于南京人而言,可以了解一些中山陵背后的八卦典故。不过也许是学科背景不同,读的时候觉得史料稍多(当然,这可能正是历史学治学的基本功),自己发挥的稍少。不知作者是否写作时候有所顾忌,觉得文中对当前的情况有...
評分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外行人来读,这本书也很有趣。特别是对于南京人而言,可以了解一些中山陵背后的八卦典故。不过也许是学科背景不同,读的时候觉得史料稍多(当然,这可能正是历史学治学的基本功),自己发挥的稍少。不知作者是否写作时候有所顾忌,觉得文中对当前的情况有...
評分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外行人来读,这本书也很有趣。特别是对于南京人而言,可以了解一些中山陵背后的八卦典故。不过也许是学科背景不同,读的时候觉得史料稍多(当然,这可能正是历史学治学的基本功),自己发挥的稍少。不知作者是否写作时候有所顾忌,觉得文中对当前的情况有...
評分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外行人来读,这本书也很有趣。特别是对于南京人而言,可以了解一些中山陵背后的八卦典故。不过也许是学科背景不同,读的时候觉得史料稍多(当然,这可能正是历史学治学的基本功),自己发挥的稍少。不知作者是否写作时候有所顾忌,觉得文中对当前的情况有...
評分作为一个非历史专业的外行人来读,这本书也很有趣。特别是对于南京人而言,可以了解一些中山陵背后的八卦典故。不过也许是学科背景不同,读的时候觉得史料稍多(当然,这可能正是历史学治学的基本功),自己发挥的稍少。不知作者是否写作时候有所顾忌,觉得文中对当前的情况有...
中山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