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1930-) 美学家。长沙宁乡人。194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任职,1978年起任研究员。1982-1983年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史和美学研究,是中国美学学会副理事长。近年主要在国外讲学,是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威斯康辛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著有《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世纪新梦》等。
李的观点,建国以来的文化发展也许是无五四以后的倒退,我感觉也是,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的思想和文化基本停滞。。。。。。。。。新的政府对于文化发展的阻碍作用,不用多言,文化的落后迟早会制约中国的现代化,文化相对于物质的落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跟得上。。。。。
评分 评分李泽厚的启蒙与救亡变奏曲之说,更像是对戊戌以来社会现象的一个粗糙描述,而非揭示了社会中的某种因果规律。然而这种白描依旧有其思想史的意义,今日我们梳理五四激进主义/进步主义的谱系更迭,最能帮助吸取彼时盛行的立法主义和万能主权者想象带来的教训,但遗憾的是殷鉴不远...
评分 评分精彩而深邃。思想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一种思想都有其可寻的根源和演变的逻辑,都能看到其过去的痕迹和未来的面貌。 就近代中国而言,无论是“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都是传统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工具理性自觉或不自觉地择用加工的结果。在救亡图存的历史主题下,这种工具...
我个人挺喜欢李泽厚的风格:论述高屋建瓴又一针见血,文笔简洁清晰而又深刻有力。救亡已经完成,理论上应该要把未完成的启蒙继续下去,但是现在偏偏又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新一轮启蒙的复杂条件,掩卷一叹。
评分读好书总想着要重读。此书很多文章是原始材料的摘录,带领大家读书,回到历史现场,加以作者通达的理论分析,且书出版于八七年,部分批评读来亦有惊心之感甚至与今相合。核心思想有:1救亡压到启蒙,以至于封建主义披上新衣死灰复燃;2科玄论战论人生归宿,社会性质论战归于两半主义,文艺论战回归讲话;3胡为温和书生,陈为激烈战士,鲁则超越启蒙最为深刻;4毛贵动贵我极富浪漫英雄主义;5马列从李的到民间去改造精神到毛的军事辩证法哲学世界观到刘的道德主义自我修养到此后的斗争哲学道德主义民粹主义到新时期的人道主义;5文艺从五四的敏感主义到客观性到走向工农兵的颂歌和忏悔到醒后的彷徨愤慨,鲁迅不再撒娇走向现代;6西体中用的技政教三部曲,实用理性的吸取并异化,太平天国的平均禁欲命令道德极似毛,文化应多元文明有高低。
评分我个人挺喜欢李泽厚的风格:论述高屋建瓴又一针见血,文笔简洁清晰而又深刻有力。救亡已经完成,理论上应该要把未完成的启蒙继续下去,但是现在偏偏又出现了许多不利于新一轮启蒙的复杂条件,掩卷一叹。
评分7,多个单篇的论文合集,没有多少惊人的见解,我最欣赏的是后记,非常坦诚,直言自己写的匆忙,没那么好。作者总说民国这过时那过时,历史难道不是层累发展的?何况这种过时又不是被洗脑和偏见掩盖的过时,毛时代的研究才算真正的过时。黑胡适也就算了,夸鲁迅那段像写小说一样。毛时代从反右开始看作是一个很大的转折持保留意见,对50年代前期评价过高,对中共的理解比单世联差一大截。总而言之按照作者的逻辑,现在看来作者自己也很过时。
评分从启蒙到革命,把修论的主心骨拎出来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