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五窟

昙曜五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阿城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16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304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阿城
  • 艺术史
  • 艺术
  • 文化研究
  • 历史
  • 人文
  • 中华书局
  • 中国
  • 昙曜五窟
  • 云冈石窟
  • 北魏佛教
  • 石刻艺术
  • 历史遗迹
  • 佛教考古
  • 古代雕塑
  • 文化遗产
  • 中国石窟
  • 佛教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是作者接续《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讲述中国文化脉络的著作,来源于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的讲座“文明的造型探源”课程。

开始部分接续《洛书河图》,继续讲关于北极星崇拜在周代和汉代的造型变化。重点在“宅兹中国”部分,通过造型分析,深入明确解释了“中”的造型来源于“建鼓”,而建鼓是天地沟通的重要工具与仪式。同时,证明了中国古代城市(都城)的中轴线的北端,是指向北极星。接续下去,以《千里江山图》分析了中国山水画的起源是表达“仰观垂象”,也就是按照星象来安排山川的结构。

之后是汉代部分,分析解释了汉代的造型原则是“气韵生动”。

叙述清楚了中国传统造型的纵轴之后,这时中国造型遇到横轴传来的佛教文化。这一部分,引用、导读佛教经典,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的“昙曜五窟”为具体例证,清楚地揭示出佛教造像的依据。

从此,中国造型,就一直呈现上述两个轴向的交汇,成为传统,影响一直到今天的中国。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民國卅八年(1949年)生于北平市,祖籍重庆。作家、编剧。作有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文化随笔《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常识和通识》;学术随笔《昙曜五窟:文明的造型探源》《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等。

目录信息

说明
断裂与承续
宅兹中国
山水画的涵义
汉代:气韵生动
隶书——横向传播的文字
蔡伦纸——涂布工艺
佛教西来
佛教的兴起
大月氏人
贵霜王朝
贵霜王朝与大乘佛教
白马东来
《悲华经》——转轮王造型的来源
交脚菩萨——转轮王的三种坐相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弥勒佛与弥勒信仰的造型来源
大迦叶骨像——非释迦牟尼苦修坐相
昙曜五窟
北魏的儒佛之争
昙曜五窟现场
支提与塔
宗教与王权的细节
谢赫六法——佛画成为主流
佛教造像的高峰——北齐
终于说到武则天
热衷摄影的慈禧太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藏书阁打卡】我是很喜欢阿城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从探索文明源头的角度讲造型史,或者从造型的角度去探索文明的源头。讲述态度更纵横,令人疑惑又佩服,他说中国造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统的配置,至汉代,宇宙观、世界观的造型表达,转换成由气韵生动表达。这是纵向...  

评分

阿富汗的巴尔赫,过去叫蓝氏城,是东西贸易的中继点。它是月氏人定居后的都城,在帕米尔高原俯视了中国,也俯视了欧洲。汉武帝聪明了,他不再笼络月氏夹击匈奴,而和它做起生意。2000年后,德国出了地质学家,叫李希霍芬,他把这个贸易路线起了名字,就叫“丝绸之路”。月氏人...

评分

文明的造型探源系列目前有两部。 第一部《洛书河图》通过洛书、河图、天极及青铜器图案与苗族服饰图案,来谈讨商周时期的宇宙观及造型学的起源。看完倍感震撼,不在于里面的造型体系多么独特或者研究多么深刻,而是这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更多的是新奇,于是满怀期待的等...  

评分

【藏书阁打卡】我是很喜欢阿城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本从探索文明源头的角度讲造型史,或者从造型的角度去探索文明的源头。讲述态度更纵横,令人疑惑又佩服,他说中国造型文明的肇始是星象系统的配置,至汉代,宇宙观、世界观的造型表达,转换成由气韵生动表达。这是纵向...  

评分

文明的造型探源系列目前有两部。 第一部《洛书河图》通过洛书、河图、天极及青铜器图案与苗族服饰图案,来谈讨商周时期的宇宙观及造型学的起源。看完倍感震撼,不在于里面的造型体系多么独特或者研究多么深刻,而是这是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更多的是新奇,于是满怀期待的等...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是,中华书局是不想做了吗?豆瓣评分还9.7? 照这么个套路,那我觉得作者说错了。人头上的突出部分不是表示太一和北极,而是对所见具体形象的真实描述。说明3000多年前地球上真实存在过外星人,而且地位崇高,外星人在帮助人类离开后,为了纪念外星人,人类用对外星人的称呼指代心中最神圣的天????

评分

最令人叹服的是,通过对事件联系的窥探而构建叙事。语气风趣轻松。历史没好好学其他说不上来。入门甚佳。

评分

和正在读的《犍陀罗文明史》互为补充,看到孙英刚大肆吐槽的古正美这里成为阿城主要的参考不禁莞尔。阿城对中国文化的体悟简直已经"成精"了, 精彩自不待言,但是说到底,讲的逸兴遄飞,左右逢源,也归根都是帝王学(揭密),没办法,在这方面中国人永远津津乐道。

评分

这样大的一本书,好像是用Word排出来的一样,简直了。能请个设计师吗,得体一点吗?内文搞得跟路边小店快印似的

评分

阿城就是人精啊!几百年出一个的那种,和他同处一个时代,还有什么好抱怨时代的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