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省汾阳人。1993年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1995年起开始电影编导工作,现居北京。
主要导演作品有《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东》、《三峡好人》、《无用》、《二十四城记》,其中《三峡好人》获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著有《贾想》一书。
2008年,导演贾樟柯带领摄影队前往成都,拍摄一部名为《二十四城记》的电影。
1958年,按照毛泽东 “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当时代码为"111”的沈阳飞机发动机修理厂,奉命内迁西南,前往成都组建代码为"420”的保密军工厂,即后来的“成发集团”。至此,三千多名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告别沈阳,踏上了千里西去之路。
2008年,曾经拥有三万职工,十万家属的“成发集团”将土地转让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这座承载着三代工人,五十年历史记忆的工厂,将在一年内拆毁,一座名为“二十四城”的商业楼盘在这块土地上拔地而起。
拆迁前,导演贾樟柯深入"420”厂拍摄,对近100位工人进行了采访。他将这些访谈整理成文,为产业工人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付出的沉重代价,留下了真实的资料。
书中长达五十年的工业记忆象一道划痕,让我们了解到,是谁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埋单”。
贾樟柯的电影《二十四城记》,当时我就很喜欢。后来看见有书卖,毫不犹豫地买下,可是一直放到现在才读完。 电影看了很久,喜欢的情节仍清楚记得。书基本上是电影的文字版,喜欢的地方还在哪里,可是这本文字,却让我有了更不一样的感受。 书里的那些工人们与我...
评分很多东西是我注定无法真正理解的,尽管我可以同情,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可以被感动,但我无法真正理解在山西围绕煤矿而诞生的生活,无法真正理解《世界》、《站台》里描绘的人生,就如同这本书里的工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经历,他们的年代,离我那样遥不可及。 庆幸的是,...
评分经过一个礼拜的见缝插针,昨晚,结束了贾樟柯《中国工人访谈录》,我是个纯四川人,这本书让我有一些小感动。 这本书记录了些什么?记录了一个蹉跎社会的某些犄角旮旯、记录了平凡人物在大浪淘沙的岁月中的麻木与无奈。 除了后面虚构的几个访谈,前面的受访者似乎都敞开心扉,...
评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好,从赵刚的采访开始到电影虚构人物采访(吕丽萍、陈建斌、赵涛三个人)都可以不看,陈冲的采访可以看。 每一个普通人物的语言都掷地有声。一直以来,我对人性是比较失望的,但是这本访谈中前面部分的若干人物折射出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人的朴实...
评分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好,从赵刚的采访开始到电影虚构人物采访(吕丽萍、陈建斌、赵涛三个人)都可以不看,陈冲的采访可以看。 每一个普通人物的语言都掷地有声。一直以来,我对人性是比较失望的,但是这本访谈中前面部分的若干人物折射出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人的朴实...
稀缺的土地上,记录已经显得了不起。
评分可能还是对于访谈录无法给出高分吧,毕竟在访谈真实性和高度与访谈的对象有很大的关系,纪实类的书籍如果不是让人震撼可能就会淹没。当然,我想那些与24城有直接关系或者与类似国企有间接关系的人们肯定是感触极深的,毕竟我没有经历过那种大院环境,无法感同身受。
评分贾樟柯身上同时具有作家的敏感和导演的慧眼,使得我们能读到这本书,读到书中人物在言说之外的巨大沉默,以及其中所隐含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评分住在一个各种生活和娱乐设施都一应俱全,宛如小型城市般的厂区大院里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评分对贾樟柯的感觉,不是喜欢,是钦佩。无论影像、文字还是姿态,有深深的关切,而且沉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